放大圖片
■噴繪牆上給國務院和省領導介紹情況的老支書何殿倫曾受到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等三代領導人接見;現實中向前來參觀考察者介紹情況的是現任村支書陳廷明。相同的是,他們講的都是以茶致富的故事。 本報記者張涵坤 攝
影響 「這哪裡是農村,分明是城市!」「這完全是中國式的歐洲!」「沒想到遵義的農民擁有這樣漂亮的別墅,沒有想到這裡的農民生活得這樣幸福!」「中國的農村太美了,真了不起!」這是來自非洲、太平洋島國和港澳地區代表團發自內心的感歎。
「四在農家」創建活動是從已解決溫飽並向全面小康邁進的遵義農村實際出發,以引導農民增收致富為前提,以農村一家一戶得實惠為根本,以「四有五通三改三建」為切入點,引導農村走文明發展、發展文明、享受文明的小康之路。
「四在農家」的創建經驗,得到了貴州省和中央充分肯定。2007年4月,貴州10次黨代會明確提出,把「四在農家」創建作為全省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抓手。
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視察貴州時指出:「貴州結合自己的實際,把『四在農家』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個抓手,這項工作做得很好」。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宣傳部部長劉雲山,在新華社上報的材料上批示,「遵義市『四在農家』活動是建設新農村很好的載體」。2006年初,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把「四在農家」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開篇之作重點推出,在全國進行了集中宣傳報道。中央政研室、中央黨校等有關單位先後在遵義召開了「四在農家」理論研討會,並作為西部欠發達地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先進典型走上了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和上海浦東幹部學院的講壇,編入了全國八年級德育教材,在全國範圍內產生了廣泛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