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遵義建設新農村,宣傳系統成為一支獨特的力量。圖為遵義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明輝在赤水市委書記穆嶸坤、宣傳部長李貴平陪同下,檢查指導工作。洪開弟 攝
——中共遵義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張明輝
做法 ——創新了「黨政引導、村組自治、部門聯動、資源整合」的運行機制。黨政引導,就是在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的同時,組織各級各部門出政策、抓規劃、做協調。搞調研,積極支持創建活動。村組自治,就是依靠農村基層組織、村組幹部和村民代表,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發揮農民的創造能力。部門聯動,就是充分發揮各個部門的優勢,修路有交通部門技術把關,建房有建設部門免費設計圖紙、培訓工匠、把好工程質量和驗收,建沼氣池和改灶由農業部門指導,改水改廁由衛生部門幫助,種大棚蔬菜由農辦扶持等。資源整合,就是在引導、掛幫的過程中,將人財物等各種資源整合在一起,形成合力,使之發揮最大的效益,形成「千斤重擔人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標」的工作格局。
——創新了「科學規劃、分類指導、尊重意願、循序推進」的工作機制。堅持「因地制宜,規劃先行」,綜合考慮自然條件、經濟基礎和群眾意願,制定創建規劃,劃分不同創建層次和類型。在貧困地區,結合扶貧開發,進行普及型創建,重在更新觀念、發展生產、培育自強精神,加強以道路交通。水利設施等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在生活基本殷實的地區,結合小康建設,進行小康型創建,重在激勵農民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加快發展,完善路、水、電、訊、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美好家園,不斷向小康邁進。在生活相對富裕的地區,結合推進城鄉一體化和村莊整治、小集鎮建設,進行寬裕性創建,進一步調整結構、做大產業、做優品牌、做強企業,新建、改建別墅式的黔北民居,追求更加寬裕的生活。堅持「不下指標、尊重意願」,充分體現農民的主體地位,不違背群眾意願,不搞強迫命令,不搞一刀切,不下任務指標,不考核評比。創建中按照「村民主動申請,村組提出方案,鄉鎮集中申報,市縣編制規劃」的程序進行,誰主動先支持誰,誰幹得好重點扶持誰。每個創建點的投資投勞、土地調整、財務管理、關係協調等,都採用「一事一議」的民主辦法運作,依靠群眾的力量和智慧開展創建。
——創新了「財政補助、單位幫助、群眾資助、社會資助」的投入機制。多腿走路、多方出力、受益群眾為主體,採取各級財政投一點、幫扶單位助一點、社會各界捐一點、政策優惠省一點的辦法籌措資金。2001年以來,各級財政投入3億多元,各級部門幫扶5600多萬元,社會捐助5200多萬元,整合各種項目資金15億元,拉動農民投資投勞折合25億元,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
——創新了「領導掛點、單位包村、幹部入戶、群眾自主」的推進機制。幾年來,市縣領導和機關部門每年都定點掛幫到各個創建點,實行掛牌創建。市領導每人每年掛幫1-3個創建點,每個點20萬元的創建補助經費,市直機關部門每年包一個村,建立部門掛幫制度,實行責任、工作、任務、目標四捆綁。2008年,由「分散掛幫」轉向「連片打造」,市四家班子和軍分區分別牽頭打造一條「四在農家」創建示範帶,做好高規格示範帶動。創建中以農民為投入主體和建設主體,廣大基層幹部「來自農村為農村,服務農民為農民」,工作重心進一步下移,縣鄉機關幹部不斷充實到村,建立了「幹部工作在村、生活在村、考核在村」的「三在村」機制。在一些創建示範點上,縣創建辦公室就設在村裡,「領著農民幹,幫著農民算,一同搞創建」,真正轉變了工作作風,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達到了群眾滿意,組織放心的目的,為「四在農家」創建活動的深入開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