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美國銀行(上)、摩根大通(下左)、富國銀行(下右)等被揭發,動用員工的人壽保險保單支付花紅。資料圖片
——從員工死亡中受益 免稅投資法惹爭議
美國銀行業正在使用一個鮮為人知的方法,以幫助支付花紅、拖欠付款和退休金。這些銀行持有數十萬員工的人壽保險保單,受益人是銀行自己。在按揭貸款泡沫時期,銀行辦理了很多此類人壽保險,當時管理層的薪酬大幅增加。
據銀行申報文件顯示,美國銀行擁有的員工人壽保險規模最大,第一季度末共有173億美元(約1,341億港元),去年底被富國銀行收購的美聯銀行持有120億美元(約930億港元),摩根大通持有111億美元(約860億港元)。此外,美國國際集團(AIG)、房利美、房地美等數千家公司亦有購買此類壽險。
此類壽險實際上是管理層的非正式退休基金:銀行將錢存入員工壽險保單中,然後將現金配置用於免稅的投資中。當員工、前員工和退休人員去世時,僱主就可以拿到一筆免稅的死亡賠償金。
不算非法 員工家庭抱怨
當然銀行並非直接從壽險中拿錢支付給員工,而是將資金放入壽險中,僅靠會計準則便獲益。與其他證券投資不同,壽險保單投資的帳面盈利不僅免稅,而且可計入每季收益中,這可抵銷銀行拖欠的員工福利及相關債務利息支出。
雖然不算非法,但這一手段一直富有爭議。批評者稱,銀行的保險合約是為支付管理層退休金而創造的免稅融資手段。一些家庭抱怨,僱主不應該從他們家人的死亡中受益。
美國國會2006年頒佈新規定,限制公司只為薪酬排名前三分之一的高管買壽險,且須得到受保人同意。但這一規定效果有限。據《華爾街日報》分析,截至2008年底,銀行共持有1,223億美元(約9,478億港元)的員工人壽保險,是2004年底的將近兩倍。另外,據商業顧問們估計,未來10年間,銀行估計可收到約4,000億美元(約3.1萬億港元)的員工壽險賠償金。 ■《華爾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