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每兩年增選院士一次,但前年是兩院新增院士人數最少的一次。圖為兩院院士大會此前在北京召開的盛況。 資料圖片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 江鑫嫻、本報記者 吳玫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本周同時公布2009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包括296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449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據統計,本港共有21位學者入圍,人數再創歷史新高,其中17人為中科院院士候選人,4人為工程院院士候選人。最年輕的香港候選人、科大教授張明傑表示,由於一般認為港人爭取科研資源和資金更易,故兩院對香港學者的評選可能較內地學者更加嚴格。
2009年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已於今年1月初啟動。此次候選人名單公示後,將接受各界監督,而兩院增選的名額分別不能超過60名,評選結果將於12月公布。據透露,本次評選標準中特別增加了「品行端正」的要求。
張明傑成最年輕港候選人
據了解,今年的745名兩院院士候選人,平均年齡為55歲,其中40歲以下的有3人,70歲以上的有32人。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徐濤年僅38歲,是候選院士中最年輕的學者。而本港候選人的平均年齡為54歲,最年輕者是42歲的科大生物化學系教授張明傑,最年長者則是65歲的浸會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唐遠炎。
今年入圍的21名本港學者,其所屬院校除了往年較多人入選的港大、中大、科大、理大外,城大也有3名學者成為候選者,浸大則有2人參加競逐。此外,繼2007年入圍院士名單後,43歲的港大有機化學專家楊丹再次成為候選者,也是唯一一名香港女學者。
前年無港學者晉中科院
在中科院院士候選名單中,數學物理部、化學部、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地學部、信息技術科學部和技術科學部均有香港學者入選;而入圍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名單的港人,則集中在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和醫藥衛生學部。
兩院院士增選每兩年舉辦一次,2007年香港分別有13人、5人入圍中科院和工程院候選名單,但當年亦是兩院新增院士人數最少的一次,結果無一名港人當選中科院院士。而港大微生物學系主任袁國勇和中大機器人技術專家徐揚生則成為工程院院士。在此次公布的2009年候選名單中,科大的張明傑、唐本忠和郭海成、中大的梁怡和秦嶺、港大楊丹、浸大朱詩堯、城大朱劍豪、理大錢忠明均是2007年的候選人。
張明傑:有利爭取合作
張明傑曾憑藉發現存在於中草藥的蛋白質「月太段」有助治療中風,而奪得2007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他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由於現有不少科研項目須與內地學者合作,若能獲得院士頭銜,相信對尋求內地的支持有很大幫助。他指,院士的評選除了著重學術水平外,還有許多因素作綜合考慮,「對香港的候選人要求可能更加嚴格,因為內地認為香港獲得研究資源、資助較內地容易,所以學術成果應該更多。」
中科院與中國工程院併稱「兩院」,兩院院士是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亦是終身榮譽。自香港回歸以來,香港特區包括外籍人士在內的兩院院士已達到28名,其中中科院院士22名、工程院院士6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