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6月4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減碳 比裁員更有效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6-0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減碳比裁員更有效。

 有份參與計劃的利華成衣集團主席及行政總裁司徒志仁表示,目前公司旗下的5個廠房,已投資超過300萬元人民幣,實行了15項相關的減排措施,當中包括廠內安裝節能燈、太陽能提水系統等,分別比未安裝前節省30%電力及50%燃油耗能,預計每年可為公司節省216萬元人民幣,投資回報期最少1年。

 「雖然,現階段Calvin Klein及Hugo Boss等客戶未有要求生產廠必須減排,但由於國家政策鼓勵,又可節省營運成本,故此值得一試。」目前,利華現在內地擁有4間廠房,僱用了6,000名員工。「今次在深圳廠房成功試行,我們便會計劃在其餘3間廠房推展,如果效果良好,甚至可能今年下旬在惠州興建低碳廠房,再投資約2億至3億元。」

 珠三角廠商以歐美為主要出口市場,在近月金融海嘯期間,業界情況有如「火燒連環船」,失去了大量歐美地區訂單,令廠商生意大減,很多公司收入損失超過10%,裁員消息不絕於耳。每年200多萬元人民幣,正好「對沖」金融海嘯中的訂單損失。在市道低迷時做好「固本培元」,保留原有生產設備和生產力,省卻了的資金可再進行其它投資,當經濟復甦時收入便可大大提升。可見,在這個時候進行低碳製造計劃,亦可算是長遠發展策略。

 製衣業訓練局總幹事楊國榮指出,歐美消費者對環境保護意識日益增加,不但要求製造商要採用環保原材料成品,在製作過程中,亦要求廠商不能排出大量二氧化碳。「目前,大部分願意試行計劃大都是大型企業,仍缺乏中小企支持。」由於中小企規模較小,人力資源及財政能力一般較弱,許多時都會誤解環保低碳計劃為高風險和低效益的投資項目。當然,低碳計劃的啟動成本亦令中小企老闆卻步。楊國榮表示,希望政府能推出中小企業參與減排資助計劃,讓他們放心參與「綠色生產」事業,對環境和區內經濟都有利。一般參與的廠商開始時只需付出約1.5萬港元,但10個月便可減少12%至24%的碳排放量。

相關新聞
百家廊:愛吃會吃並能吃 (圖)
作者簡介
翠袖乾坤:保密責任
琴台客聚:武松帶刀上 鴛鴦樓染血
海闊天空:馬英九神話幻滅?
師人物語:讀名校的想像力
獨家風景:大韓這個民族
杜亦有道:不公平競爭
旅居古巴 體驗生活 在這邁向理想的國度 (圖)
古巴的中國風 (圖)
延伸資料
請讓我在希臘退休 (圖)
珠三角港商 減碳不減薪 救環境 救經濟 (圖)
減碳計劃 廠商起死回生 (圖)
減碳 比裁員更有效 (圖)
低碳 由世界工廠開始 (圖)
減碳認證 成必然趨勢
制定國家長期方案 (圖)
綠色經濟 全球大趨勢 (圖)
總結: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