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6月8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何天倫:港建教育樞紐前路仍遠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6-0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何天倫去年獲頒地位僅次於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昂薩格獎。 圖片由何天倫提供

 【本報訊】(記者 覃卓嘉)要打造香港成為區域教育樞紐的金漆招牌,並非單靠一朝一夕之功。獲頒物理界其中一項最高榮譽——昂薩格獎(Lars Onsager Prize)的港人物理學家何天倫近日訪港,談及香港高等教育的發展,他表示,與10年前相比,變化幅度可說是翻天覆地,特別是地域條件能將內地與國際的資源優化及集中,優勢無可比擬。但他亦坦言,香港各大學現仍只是具有「潛力」,要真正提升達到成為教育樞紐的「目標」,除基礎的人才積累外,關鍵更是一種良好的研究風氣,那需要有經驗的科研領導者帶領,一代又一代人長期的醞釀。任重,道仍遠。

 現為美國俄亥俄州大學物理系教授的何天倫,去年獲得在物理學界地位崇高的昂薩格獎,成為繼楊振寧後第二位獲此獎的華人。近日他應其母校培英中學及中文大學崇基書院邀請,來港演講。本報亦把握機會,邀得他進行專訪,探討香港高等教育的發展等。

讚歎港大學10年巨變

 何天倫大學畢業後便赴美求學,離港近40年,不過仍不時與香港高等教育界保持聯絡,近年更特別關注中國的教育事業發展。他指,有見香港各院校近年來不斷吸納國內外優秀教員,整體高等教育與10年前相比,已產生了巨大變化。他指,以物理學領域為例,如科大理學院副院長吳大琪,及港大物理學系系主任兼講座教授張富春等,都是其所屬科研科目的知名人士。此外,青年學者及研究人員也是港校的吸納對象,「人才積累是大學發展的基石,這方面香港已做得很好。」

研究風氣未成 有待孕育

 對要發展成為區內的教育樞紐,何天倫肯定地說:「香港絕對有此潛力!」他分析指,香港的地域優勢無可比擬,鄰近中國內地,又同時面向國際,有利將各方資源優化及集中。但「潛力」與「目標」之間到底欠缺什麼,何天倫不諱言地指,「缺少的還有一種靠富經驗的科研領導者帶領,慢慢孕育而來的研究風氣」。

 他以自己在美國多年的教學及科研經驗為例,指美國多個世界級的科研中心,如麻省理工的實驗室等,聚集的不僅是全球各領域最具資歷的科學家,「更重要的,是靠這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慢慢醞釀而成的一種科研傳統,這種濃厚的研究風氣,會自然而然帶領人們去尋找突破。」

經費不是科研唯一障礙

 香港科研資源相對貧乏,不少人都指那大大阻礙高等教育的發展,不過何天倫卻認為,經費的重要性未必如所想的大,更不是科研工作唯一的絆腳石。他引述外界總誤以為,在美國尖端的科研背後,一定有豐富充裕的經費資助,但事實上,那往往只限於部分獲政府及社會支持的項目,內地某些領域的學者,其獲資助的經費便遠遠超過美國同類型的項目,「美國很多學者都是在激烈競爭後才拿到經費,一點也不容易;絕不能以『點』蓋『面』來看整體科研環境。」

融合內地 堅守港式教育

 談及香港「北上」發展教育產業的趨勢,何天倫喜出望外說:「This is so exciting!」但他覺得,港校應堅守「港式」教育模式,才能為兩地教育帶來正面衝擊,而且兩地教育產業融合是個極其複雜的長期計劃,「單就目前教授月薪就有很大差異,其他兩地政策、文化、理念等方面更需要長期溝通及調節。」

相關新聞
福建漢華3校舉行畢業禮 (圖)
福建中學有意接辦臻美 (圖)
福建中學(小西灣)舉行畢業禮 (圖)
漢華中學舉行畢業禮 (圖)
第三屆香港杯外交知識競賽小知識
教育自由講:價值教育需社會配合 (圖)
梁秉中獲人道年獎 (圖)
教資會撥款逾2千萬 助城大研海洋環境 (圖)
何天倫:港建教育樞紐前路仍遠 (圖)
喜見內地生「夠純」 求知慾強烈
女性投身科研 能頂半邊天 (圖)
中韓結合四口家 兩漫畫迷兩中醫 (圖)
首家兩地合辦大學 首批學生畢業 (圖)
西安與美合作 設軟件培訓基地
通識路路通:暖化災患多 減碳救地球 (圖)
想一想: (圖)
辭彙解釋 (圖)
想一想: (圖)
直資名校逐個數:匯基書院(東九龍) 宿舍生活培養學生獨立 (圖)
新學制「零起點」教師勿盲目進修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