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7月3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黑暗中尋找靈性 派特里童話創未來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7-0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派特里

文:王淑君

 一般人眼中的兒童讀物,說的都是健康愉快的情節和快樂完美的結局,一如《白雪公主》般,是王子公主的美麗童話;然而,童話原來就根本是用來警告孩童的,將現實的殘酷和絕望在小孩子眼前一一展現,可能才是兒童讀物的本意。

 英國作家派特里(Patrick Ness)的「反烏托邦」系列──「Chaos Walking」三部曲,第一部曲《攔路刀》(The Knife of Never Letting Go)和第二部曲《問與答》(The Ask and the Answer)於早年出版,矚目全因於殘酷,而他正埋首創作第三部曲。

 最近,他出版了一個短篇《The New World:A Stroy of Chaos Walking》解釋了第一部曲的小瘕疪。

 「Chaos Walking」系列講及一個十二歲的男孩Todd的故事,他的小狗Manchee和他的新朋友Viola活在一個奇異世界中。在那裡,女人都被放逐,而男人都能夠聽到對方心中的想法。人們一直過茖S有隱私的生活。直到一天,Todd與Viola無意中發現了尋求得「寂靜」的方法,於是設法逃出這個地方,途中他們發現了很多埋藏在奇異世界底下的秘密──關於世界上成人殘酷和恐怖的權力鬥爭,而第二部曲的故事比第一部曲更要陰沉。

「反烏托邦」式絕望思想

 「烏托邦」(Utopia)原來指一個理想的、和平的、自給自足的社會。「烏」與「好」同意,同時也有「不存在」的意思,是一個具諷刺性的悖論。派特里的想法正好繼承了巴特勒(Samuel Butler)在《烏有之鄉》(Erewhon,1872)一書中的反達爾文主義。巴特勒的「反烏托邦」思想,指出人類若依靠倫理本性而活,將來必會困在自己製造的物質枷鎖中,完全依賴和受控於物質;在和平的表象下,充斥茈悛贗}的精神領域誘發的罪惡、弊病、矛盾等等。由此,未來將是一個絕望的社會,人類靈性殆滅而步向末路。

 這個思想在1930和1940年代達到頂峰,也產生了「反烏托邦」的三部代表作:赫胥黎(Aldous Huxley)的《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1932)、歐威爾(George Orwell)的《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1949)和高汀(William Golding)的《蒼蠅王》(The Lord of Flies, 1954)。其中《蒼蠅王》講及一群小孩流落荒島,激發了求生時的醜惡人性,猶如日本電影《大逃殺》一樣,故事陰沉黑暗。

人性童話的救世啟示

 派特里出生於美國維吉尼亞州,大學時主修英國文學,於1999年定居倫敦。在出版童書以前他已寫過了兩本書,一為小說,另一本為短篇故事集。

 有人曾經質疑派特里,為何要把殘酷的世事放進兒童圖書,此舉將污染了兒童天真無邪的思想。不過,派特里卻不以為然,他一心認為,假裝的光輝不具教育性,善意呈露的黑暗面卻能教讀者成長;第一部曲《攔路刀》也證實了他成熟的思考,使他贏得了2008年英國衛報兒童小說獎和英國圖書信託基金會青少年作品獎兩大獎項。從絕望領略希望,誰能說這不是更好的教育之途呢?

相關新聞
2012末日倒數 (圖)
黑暗中尋找靈性 派特里童話創未來 (圖)
只此一人:隱於市 (圖)
短載:機械情緣
詩意偶拾:床褥。
現場筆記:目擊•回憶中創造•皇后碼頭
試筆:筆可能創作展:人與地 (圖)
試筆:筆可能創作展:南山h印象
稿例
百家廊•從大學排名看香港高等教育的不足 (圖)
翠袖乾坤•從正生想起
一網打盡•天下文章
琴台客聚•觸及那不可觸及的
生活語絲•何世禮傳奇
扶林晚風•浩罕汗國與新疆
寫我遊情•古根漢藝術館
愛上女主人 失戀鸚鵡拔毛自虐 (圖)
莫斯科商場全歐最賺錢 (圖)
倫敦郊區提款 警察護送回家 (圖)
法日禁12歲以下兒童用手機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