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7月11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從攝影出發 向人情入手 用心搞文化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7-1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文化搞手系列(1)

文:曾家輝 部分攝影:莫雪芝

 天星碼頭、皇后碼頭、石硤尾h、灣仔街市……近年社會吹茪@片集體回憶風,但很多時候,大家只要一看到政府要清拆重建,就會有人走出來大聲反對,難道集體回憶只是重建發展與保留傳統之爭?為甚麼在港搞文化活動,便好像只有失敗或挑起事端兩種結果?是社會問題還是搞文化活動的人的問題?

 如果大家曾參與由文化葫蘆舉辦的「牛下開飯—徙置生活九大簋」展覽及相關活動,或者會領略到一點,無論是說回憶也好,談文化也好,其實都是圍繞一個字——人,並非單單因為這條h要清拆而已,所以專題版找來文化搞手吳文正。現職報章圖片編輯的吳文正,曾是香港社區組織協會(SOCO)義務攝影師,認識了太太霍天雯,一起創辦了「文化葫蘆」。 「我拍老舖舊h,不是出於懷舊,也不只是為了記錄,而是要拍下那裡的人,那裡的情,那裡的故事。」

 我們的訪問是在牛頭角下h的鳳凰冰室,筆者到達時已過了午膳時間,客人不是很多,偶爾有幾位街坊進來,和冰室的老闆和侍應阿姐閒聊「打牙骹」。等了一會,吳文正終於到來。他一來便和阿姐們問候寒暄,約她們再拍另一輯照片。

 筆者知道吳文正這個名字已幾年了。他07年舉辦過「老店.鋪陳」展覽,展出30多張老店相片,08年與Stella So舉行一個「有乜幫襯」作品展覽,以攝影與插圖兩種不同媒體竭力為一些行將消失的老商舖留下記錄,庶民的點滴情懷自然成了創作上的泉源,影像充滿對生命的熱誠及對傳統價值的執荂C再看到吳文正的活動,便是「牛下開飯」了。

有人有情 不為懷舊

 「一直以來,我對攝影都有自己的看法,就是茩咫H和他們的故事。我拍攝不是為了懷舊,不是因為見某區的老店很有特色,拍下來作為記錄,而是因為那裡的人。以『老店.鋪陳』展覽為例,我之前花了幾年時間走訪全港各街道,為過百間特色老店拍攝。每間店都有一個故事,有幾代同堂,有夫妻檔,有兄弟班,有兩師徒。我拍之前,先去認識那裡的人,聽他們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是充滿人情味的香港故事。」 

 「我的照片雖然有很多老店、舊h,但我不是在鼓吹搞懷舊,我希望大家珍惜我們已有的傳統價值——人與人之間睦鄰互助,家庭倫理,小商店內的人情味。當我走訪這些老店,聆聽小店的老闆和老員工如何克服一次又一次的艱難時刻,回望今天的香港人就不太經得起風浪,一不如意就很易自憐自艾,甚至自尋短見。」

 據吳文正所言,時代不斷進步,很多傳統價值都在消失中,好像人際關係、社會投入感、拚搏精神等。「我就是希望大家看到我的照片,可以有所領會,一百個人中有一個感動,已算很好的了。」

紀實攝影 為民發聲

 對於攝影,吳文正絕對有自己看法。「在現時這個影像泛濫的時代,大家太容易接觸及製造影像。報刊及Internet都有很多圖片,甚至新一代讀者已習慣以圖像為先,文字為後。技術的普及,令大家都能一機在手,已可拍盡天下。但太多,太易,卻不等於大家都會過濾思考。」

 吳文正希望透過「紀實攝影」,將這些老店以相片記錄下來,呈現在下一代眼前。「你也知道我多年來從事新聞攝影,但自己仍然喜歡香港的舊區,而且十分關注低下市民的生活,我想透過照片,大家認識到一班被忽略的人的生活,他們究竟是如何為自己的生活打拚,他們工作、休息、遊玩及平常生活是甚麼模樣的。」

 據吳文正所言,拍攝出來的照片不單止帶來視覺的震撼,也背負了一種使命。「在某程度來說,我覺得在為他們『發聲』,關注社會問題可以有很多種方法,利用相片也可反映低下階層的尊嚴,甚至推動社會,改變人們。我還記得初入行時那份當攝影記者的使命感,相信紀實攝影有改變社會的力量,通過相機是可以令世界更美好的。這種人文精神和浪漫情懷是在學院看了很多外國作品與雜誌而受到感染的。」

使命在心 改變社會

 吳文正回憶,大學畢業後不久的90年代初,他協助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做一些報道攝影。大家找到幾位攝影師一起做義工,拍攝一些低下層居民的生活,包括籠屋居民。他們用了幾年時間實行這個計劃,91年開始,94年出版影集。計劃記錄了籠屋居民的生活狀況,令更多人知道低下階層的生活環境。

 這批相片後來去到聯合國,令聯合國知道香港這樣一個富裕的地方,依然有處於邊緣的人,依然有這樣悽慘的生活,於是他們批評香港政府在這方面處理手法差勁,迫使政府正視籠屋問題。

 或許正是因為這樣一份使命感,催生出文化葫蘆的成立。文化葫蘆的另一個搞手就是吳文正的妻子霍天雯,她之前曾在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工作,搞過不少社會活動,人脈很廣。

 「你也知道我現在還有正職,而妻子就專心照顧孩子,以及為文化葫蘆出心出力,可說是她對外,我就對內。」吳文正現在一人做兩份工,的確很辛苦,但由於妻子很有推動力,所以文化葫蘆雖然只有他倆,但反而愈來愈出色。

 文化葫蘆自04年成立以來,一直以走入民間,反映其多元包容的傳統民間精神為宗旨,工作包括出版、展覽和講座等。「我們搞活動時,不是搞一個活動便算了。我們希望要「落區」的,希望有人的參與,好像『牛下開飯』,不是為了我而做,而是為了牛下當區的人,有他們的參與,活動才有意義。」

 吳文正指,「牛下開飯」除了有展覽,他們早前更舉辦了一次舊物拍賣會,籌得了幾萬元,而他們利用這筆錢,幫助牛頭角下h的老人搬屋。「那次舊物拍賣會也算是奇蹟的了,之前我們還擔心會很亂,又怕沒有人買,但反應卻出奇的好,而且搞得井井有條,那拍賣官當然也要記一功。」

相關新聞
從攝影出發 向人情入手 用心搞文化 (圖)
香港印藝大獎冠軍 (圖)
牛頭角下h中的老店掛茪@幅幅牛下寫照 (圖)
牛頭角下h物品拍賣 (圖)
文化葫蘆曾舉辦中成藥展覽 (圖)
小結: (圖)
收集舊物有價 (圖)
跳出框框 思考新聞照 (圖)
派發地點: (圖)
歷史與空間•蜀道有多難?登高有多高? (圖)
古典瞬間•可貴的碎錦零箋 (圖)
文化觀察•米高積遜傳記,中國造 (圖)
文化觀察•書展角力賽愛書人VS(口+靚)模
城大中國文化中心講座資訊:
文訊•三聯活動:透視深圳,反思香港—哪裡是天堂?
百家廊•在馬紹爾群島的美國大學生志願者 (圖)
翠袖乾坤•「(口+靚)模」新熱潮
海闊天空•經濟衰退意外之得
琴台客聚•淘書淘出寶 (圖)
生活語絲•重訪「鳥巢」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