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7月18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琴台客聚•「胸無大志」的季羨林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7-1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欲知季老人生歷程,這書不可不看。 作者提供

黃仲鳴

 七月十二日,本報要聞版大字標題:「一日之內 國喪兩寶」,這「兩寶」,指的是季羨林和任繼愈。當中以季羨林最為「哄動」,一來「名氣」較響,二來他是集語言學家、教育家、外國文學研究家、翻譯家、作家於一身的「雜家」;看不懂和不喜歡看他的研究成果的,也喜歡看他的散文吧!多年來,書肆不斷推出他的散文結集,稍微留意一下內地文壇動態的人,都知道「季羨林」這個名字。

 季老的著作一本又一本推出 。曾與一友談起,他說:「他的散文我不喜歡。」不錯,在一眾散文家中,他不「說理」,沒有所謂「學者散文」的大掉書包,也不賣弄他的學識,也不似一些吃過洋水的人,恐讀者不知,「中外文夾雜」。在行文中,鮮見他穿插精通的英語、德語、俄語、法語、吠語、巴利語、吐火羅語。其次,他的散文也不崇尚什麼「美文」,只是淡淡說來,懷人憶事而已。

 季老為人處世,甚為謙厚,愈老愈到化境。他的一生能心安理得的是,一九五○年代大批胡適,文革時代鬥陳寅恪,他都沒置一言,沒說半句。改革開放後,胡學大顯,陳說大張,他當可告慰。

 手上有一部《季羨林自傳》(江蘇文藝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七月),值得向讀者推介。一卷在手,當可知道季老的求學經過、心路歷程、人生志向。編者商金林在〈後記〉中將季老一生的奮進歷程分為五個階段,即:「童年時代在山東清平;青少年時代在濟南讀小學和中學;清華四年;留德十年;執教北大五十年。前四個階段分為四輯,即,第一輯〈灰黃的童年〉,第二輯〈來到泉城〉,第三輯〈水木清華〉,第四輯〈留德十年〉。在北大工作的五十年間,季老先後有了一系列緬懷親朋的文章及隨筆,編為〈燕園春秋〉。」

 我讀了這本書,才知道左聯五烈士之一的胡也頻,竟是他的業師。在濟南高中時,胡也頻教國文,「胡先生不遺餘力地宣傳現代文藝,也就是普羅文學。我也迷離模糊,讀了一些從日文譯過來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我曾寫過一篇《現代文藝的使命》,大概是東抄西抄,勉強成篇,不意受到胡先生垂青,想在他籌辦的雜誌上發表。」胡也頻遇難後,「我的普羅文學夢也隨之消逝。」

 所謂「東抄西抄」、「勉強成篇」這種話語,正是季老的謙虛。他還「自暴其醜」:讀小學「不是拔尖的學生」,「也不怎樣讀書」;讀中學「也並不努力」;讀清華,只為了可以出國。「我……鼠目寸光,胸無大志,我根本沒有發下宏論,立下大志,終身從事科學研究,成為什麼學者。在當時謀生極為困難的條件下,搶到一只飯碗,無災無難,平平庸庸地度過一生而已。」

 這種自白,有人或說他「故作此語」,因為憶述這段求學歷史時,他已名滿天下了。但熟悉季老的人,當知是真心話。他學問之精進,當是留德十年之功。這十年,國內國外炮火連天,他躲在書齋裡,苦練武功,終成大師級人馬。

相關新聞
用十年紀錄華人變遷 坐言起行搞文化 (圖)
音樂天才的人生 (圖)
後記: (圖)
歷史與空間•西風遠來 (圖)
寫我游心•峽江的歌
文化觀察•經典3.0,讓讀者和作者互動
文化觀察•電子閱讀的潮流
文訊•Stadt城市誌發布會城市及書寫座談會
2009香港書展天地圖書講座選登 (圖)
獨步書展活動 (圖)
百家廊•倒塌之災何時休? (圖)
翠袖乾坤•勁蝶舞香江
海闊天空•恨不積蓄快活時
琴台客聚•「胸無大志」的季羨林 (圖)
杜亦有道•論襾吃粥
隨想國•盟
詩幻留形•無何有之鄉
防水相機MP3 玩轉水陸世界 (圖)
拍照攝錄 水陸無間 (圖)
號外︰Olympus Mju Tough 6010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