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7月18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西風遠來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7-1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營盤15號墓出土的古屍紅黃色對人獸樹紋雙面罽袍(局部)。(照片由趙豐教授提供)

——希臘化藝術對紡織品的影響

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 陳煒楨/整理

 古希臘的君主亞歷山大大帝用13年建立世界歷史上第一個橫跨歐洲、亞洲和非洲的龐大帝國,他20歲登帝位,維持了以馬其頓領導的統一希臘諸城邦,並征服了波斯及其它亞洲王國,直至印度的邊界,故被公認為歷史上偉大的軍事家。公元前323年,年僅33歲的亞歷山大大帝死於巴比倫,縱使其征服世界的霸業尚未完成,卻把希臘的文化帶到了遙遠的東方。據文獻所載,希臘遠征軍在東方建立了70多座城市,使得希臘文化得以與地方藝術互相結合、影響,形成了一個希臘化藝術的時代。有關中國近代出土的紡織品的故事,由亞歷山大大帝的傳奇功業揭開序幕。

 「19世紀末,西方探險家於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古城發現了希臘模式的壁畫和藝術品,近年亦陸續發掘出希臘風格的紡織品,今天會集中討論西域紡織藝術中的希臘化特徵。」趙豐教授說。

 趙豐教授現任中國絲綢博物館副館長及研究員、中國紡織品鑒定保護中心主任及上海華東大學及博士生導師,歷年多次出訪國外博物館,從事客座研究工作。編著包括《絲綢藝術史》、《敦煌絲綢與絲綢之路》及榮獲中國政府出版獎的《中國絲綢通史》等。

蠟染布上的神像

 1959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考古隊在南疆考察時,在民豐尼雅古遺址進行考古工作,在1號墓發掘了木乃伊棺葬,還出土了兩具乾屍,考古人員把木棺帶回了烏魯木齊,清理以後發現了兩片極為著名的藍白蠟染棉布。趙教授認為,「尼雅出土的兩塊蠟染棉布是可以拼接在一起的,它們應屬於同一件蠟染作品的左下角。」他把尚存的殘片復原,並細分成A至G的七個區域。

 這塊藍白蠟染棉布以F區的裸體女神最引人注目,她是棉布中最完整的圖案,中間有一個女性人物,彎眉毛、大眼睛、高鼻子、頭髮捲曲,還佩戴了耳環和圓珠項鍊;其身體半裸,手持豐饒角,豐饒角裡盛的估計是葡萄,象徵豐收。歷年來有很多中外學者對她的身份作出詳細考究,意見各有不同。她曾被考古學家稱為佛教裡的某一個菩薩,因為她的身後有背光;與不同地方的女神形象比較一番之後,她也被認為是希臘的豐收和財富女神提喀「Tyche」,中亞大夏的豐收女神阿爾多克修「Aldokso」,印度佛教中喜歡吃小孩的鬼子母「Hariti」和西亞神話中的生命之母「Anahita」等。

 在歸納各種學說進行研究後,趙豐教授對藍白蠟染棉布上的裸體女神作出綜合考證﹕「尼雅1號的墓葬年代應在公元前2-3世紀,織物的年代大概離此不遠,產地推測是貴相王朝的馬圖拉地區。從中亞地區所出土的希臘化時期人物或神像作比較,最常見的仿希臘風格的造型藝術是形態寫實、比例精準、外表端莊,她應該是希臘的女神提喀『Tyche』。」

營盤古屍衣錦上的天使

 營盤古屍服飾是漢晉時期的古物,於遺址15號墓所發現,由箱式彩繪棺木中出土的男子身穿紅黃色對人獸樹紋雙面罽袍,中間均為石榴樹,每樹兩側各有人物四組,形象一致,裸體男性,卷髮大眼高鼻。各組人物姿態各異,手中分別持標槍、盾、劍之類的兵器,每兩組人物間隔一組對牛或對羊。質料是西方製造的細毛織物,紋樣為古希臘風格,並戴上白色麻製人面面具,眉毛和眼睛畫得細細的,前額還覆蓋金箔,然而最奪目的是男屍身上的衣飾。營盤遺址15號墓的發掘成果被評為1997年10大考古新發現。

 2004年7月15日,新疆烏魯木齊錄得60年來最高溫度為攝氏46度,給營盤古屍脫衣還要在工作室加熱加濕,工作人員都汗流浹背,趙豐教授曾參與給古屍寬衣解帶的工作,他憶述那次考古工作讓他非常難忘。「在脫衣的過程看到了一個現象,屍腳上貼了很多金箔,褲子是麻的,但紅外線測試後證實那是絲。整個屍體被絲綁住,與木乃伊很像,我們都以為屍體肯定保持得很好,結果不是,屍身已全腐爛了,但衣物保存得很好。新疆環境乾燥,毛製品放於密封棺木可以保存很好,衣物顏色鮮艷依然。因殉葬物品及衣飾罕見,故推測男子生前是貴族或富商。」

 根據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林梅村的考證,罽錦上的人物為希臘神話中的愛神厄洛斯(Eros)。在古典藝術中,厄洛斯常以裸體小男孩的形象出現,手持弓箭和魔杖在天空飛翔。米蘭壁畫上有一種裸體小男孩像,頭髮式樣與米蘭壁畫上的「有翼天使」像完全相同。罽錦上的厄洛斯形象與埃米塔什博物館收藏公元前490年的希臘陶器上的帶翼厄洛斯甚為相似,而其髮式也採用了古典藝術或犍陀羅藝術中厄洛斯像的表現形式,這揭示了營盤古屍所穿紅黃色對人獸樹紋雙面罽袍是來自中亞的希臘化世界。

 趙教授指出了罽袍上厄洛斯形象的一個疑問﹕「一般的厄洛斯形象還有一雙翅膀,而這裡的厄洛斯手持標槍、劍、盾牌,身披斗篷,與羅馬時期的厄洛斯較為接近,融入了後來羅馬武士的風格。倒是另一件『藍地葡萄人物鷹蛇錦』上的裸體男性形象帶有翅膀,與希臘神話中的厄洛斯更為接近。」

 漢代西域各國織物中,許多紋飾均取材自希臘神話的人物,提喀和厄洛斯只為其中例子。事實上,希臘化藝術大大豐富了古代的中國文明,尼雅1號墓的藍白蠟染棉布及營盤15號墓的古屍衣服,均為漢朝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 (本文由城大中國文化中心提供)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西風遠來 (2009-07-18) (圖)
寫我游心•峽江的歌 (2009-07-18)
文化觀察•經典3.0,讓讀者和作者互動 (2009-07-18)
文化觀察•電子閱讀的潮流 (2009-07-18)
文訊•Stadt城市誌發布會城市及書寫座談會 (2009-07-18)
2009香港書展天地圖書講座選登 (2009-07-18) (圖)
歷史與空間:季羨林對翻譯的貢獻 (2009-07-15) (圖)
豆棚閒話:武則天無字碑與姚文元無姓名碑 (2009-07-15)
來鴻:拂雨觀問 (2009-07-15) (圖)
古典瞬間:拓寬工程 (2009-07-15)
亦有可聞:王莽烏托邦的危害 (2009-07-15)
寫我遊心:讀沙兼讀泉 (2009-07-15)
歷史與空間•懷念季羨林先生 (2009-07-14) (圖)
來鴻•季羨林大師贈我書 (2009-07-14) (圖)
來鴻•心祭平凡的學術偉人季羨林 (2009-07-14) (圖)
豆棚閒話•保護「八道灣11號」當棄絕「潔癖」! (2009-07-14) (圖)
人文世相•走過趙樹理故居門前 (2009-07-14) (圖)
歷史與空間•蜀道有多難?登高有多高? (2009-07-11) (圖)
古典瞬間•可貴的碎錦零箋 (2009-07-11) (圖)
文化觀察•米高積遜傳記,中國造 (2009-07-11)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