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美芬 立法會議員 城大法律學院副教授
中產一直是備受忽略的一群,他們是社會上有學歷、有技能的一族;但在經濟不景時所受打擊卻最大。政府現在要搞新興產業,應先協助這批已擁有一定學歷並積極上進的中產失業人士跳上新興產業的快車,轉型創業自僱,才可以令失業人士重燃人生目標與希望,減少社會怨氣。
正生遷校事件令學童濫藥再次成為社會議題,市民和官員突然「驚覺」有關問題如斯嚴重,要勞動行政長官曾蔭權先生親自督師進行反吸毒活動,正生書院師生可謂「於願足矣」!
只重硬件無法解決問題
由正生書院的例子出發,筆者察覺到要引導青年人戒毒,不是靠增撥多少資源、興建多少輔導中心、增聘幾多人手可以達成,因為這些都是屬於「冷」的戒毒硬件設施;更重要的是要感化那批脫離毒海的青少年重拾生命的價值,令失落的青少年重拾人生的方向,找回生活的意義。這些靠的是「暖」政策。
從正生的成功例子,我們看到軟件其實比硬件重要。之所以越來越多年輕人沉淪毒海,原因是現時的教育軟件不能給他們目標與希望。本港縱使有世界一流的教育硬件設施,但回歸後教改不斷,政策朝令夕改;加上經濟不景,學子們「畢業禮」變成「失業禮」;那些無法接受現實的學生,不少被毒品吸引過去。
除了青少年吸毒自暴自棄是社會的縮影外,在金融海嘯下,還有大批彷徨的中產失業大軍。政府7月20日公布的最新失業率為5.4%,雖然只微升了0.1%,但數字是05年以來最高,失業人數更突破了20萬的關口;而中、高層職位數目的增長仍不顯著。面對經濟逆轉帶來的就業困境,政府本應該要提供更多協助,可惜早前宣布的加碼政策卻再次落錯藥,增撥12億予「持續進修基金」,上限每人一萬元,只是一粒「到喉唔到肺」的糖,原因是一萬元根本不足夠讓中產失業人士增值以轉型,跳上六大產業經濟快車,及大環境推廣的綠色經濟,從而重新就業。
特首在本年度最後一次答問大會中,提出要發展六大優勢產業,並立即撥出多塊土地和舊工廈,發展私立大學、私家醫院和創意中心,強調各項正在展開工程等等。反映政府仍然停留在「硬件就是一切」的舊思維,政府仍然忽略了最重要的軟件元素:如何令更多人才跳上這些經濟快車?
發展六大產業關鍵在人才軟件
六大產業中的教育、醫療、創新科技和創意文化,成功關鍵皆在人才,而不在土地。筆者認為,當局應優先考慮如何協助失業人士增值轉型,再分配到不同產業去。我曾多次向政府建議撥款10億,設立「失業轉型貸款基金」,可惜一直付之闕如。
中產一直是備受忽略的一群,他們是社會上有學歷、有技能的一族;但在經濟不景時的打擊卻最大,政府的協助又最少。政府現在要搞新興產業,卻沒有預留位置給這批失業中產投身。派糖一萬元給市民「進修」,筆者並不反對,但此舉根本無法協助中產失業人士去轉型,因為讀一個有質素、獲承認的轉型課程隨時要3-5萬才能完成。要發展新興產業,先協助這批已擁有一定學歷並積極上進的中產失業人士跳上香港新興產業的快車,轉型創業自僱,才可以令失業人士重燃人生目標與希望,減少社會怨氣。
10億元,相較一塊市區土地的價值來說,可謂小巫見大巫;且基金屬貸款形式,當申請人重新就業後就要還錢。但有關政策可在精神上帶給失業者的希望,卻絕對不可小覷。我希望政府重新考慮我們的建議,設立「失業轉型貸款基金」,讓一批只有交稅責任,沒有福利的人感受到我們的政府心中是有他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