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雅文
重讀拙作《北冕.不免?》,令筆者反思本港教育制度,執筆寫下這篇文章。所謂無巧不成書,去年放榜期間,會考生不能幸免遇上「北冕」;今年的會考生又碰上「天鵝」。去年,學生家長冒雨排隊叩門求一個中六學位,當局被指責沒有教育精神,今年,教育局早已為惡劣天氣做好準備,反而天公作美。求一個中六學額如此困難,不如倒退一點,接受重讀,可以嗎?
重讀目的是為了升讀預科,讓人生的路可以更遼闊,不用局限自己跑去唸甚麼院校的文憑或高級文憑。即使要唸副學士,中七生比中五生更優勝,因為省卻一年副學士先修,同時,以非聯招途徑進入本港大學的副學士學生,以曾參與高級程度會考的人為主。
在不同的時間,重讀一本好書或是一篇好文章,抱着不一樣的心情,會有不一樣的體會;然而,不論背後有着甚麼原因,縱使大家在不同的學校重讀會考課程,心裡那份說不出的苦,在不同的地區或年代都是相同的,彷彿天下間只有重讀生才最明白自己的難處,身那麼遠、心這麼近的他或她是世上的唯一知己。
「求學不是求分數」本是學習的理想真諦,可是殘酷的社會卻把這美好信念粉碎。僱主對剛畢業的應徵者第一印象除了衣着打扮外,把應徵者的學習成績作為首要的考慮條件亦無可厚非,畢竟僱主對每個求職者的認識有限,只能以學習成績這客觀的標準,從而挑選最合適的人。
放榜季節,大家總會恭賀成績優秀的,表示支持成績未如理想的。誠然,此時此刻,他們都是由衷地說出,怕失意的人鑽入死胡同。但過了這些日子,一切又回復正常,一向看不起你的人又來冷嘲熱諷,作為九月份新學年的重讀生,你要有心理準備;筆者把真實的狠話放在前頭,讓你記在心裡,爭一口氣,待明年今日,你向全世界說:「重讀,我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