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9月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戲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戲曲視窗:粵劇的承傳和改革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9-01]     我要評論

葉世雄

 上星期四黃昏,香港電台第五台和香港粵藝推廣協會在銅鑼灣中央圖書館合辦了《粵曲精英大賽2009座談會》。這個活動主要是讓已報名參賽的朋友聆聽評委梁漢威、梁少芯講述粵曲比賽的竅門,同時也分享唱家羅秋鴻和鄧有銀出場比賽的經驗。這裡順帶一提,由於大部分學校因H1N1提早放暑假,我們有見及此,把青少年綵唱組的截止報名日期延至九月中,並已發信通知各學校的主事人,煩請準備為同學報名的老師注意了。

 說回正題,那天黃昏,梁漢威下午五時四十五分已抵達現場,距離講座的開場時間剛好還有四十五分鐘。原來他剛在葵涌上完太極課,又沒其他的事要辦,所以提早報到。他還推薦我學習太極,說自己練習太極後,身體健康提升不少,就連出場演唱粵曲,呼吸也較前暢順。

未吸引新一代看粵劇

 兩人的話匣子打開,威哥談到現時本地戲行把重點放在保存傳統,卻不肯提升製作和演出水平,結果只保留老聽眾群,新一代都不肯走進劇院看粵劇。威哥近十年來致力粵劇革新工作,重點在粵劇和現代劇場的結合,利用現代舞台的先進影音設備和特效,豐富粵劇的演出;與此同時,劇本和音樂也須革新,才能達到粵劇劇場化的理念。我也在這專欄提過本地粵劇雖然走進劇院接近半個世紀,但演出並未劇場化,劇團的運作和演出形式放在任何演出場地也可生存。嚴格來說,本港職業班仍然保留「廣場表演」的特色,沒有因應進入室內舞台作出大規模的革新,除了「省港班」盛行時,因省減班費而推行的「六柱制」。

 沒有大規模革新並不表示沒有革新,粵劇在上世紀三十年代「薛馬爭雄」開始,已開展在商業城市爭取一席位置的漫長奮鬥,只是本地粵劇在五十年代受到粵劇電影的打擊後,走進谷底,又不受統治階層和上流社會的垂青,沒有公帑資助,一直以低成本、低票價的方法來爭取市場的生存空間。在這情況下,不消說進行大規模的改革,就算藝術傳統也沒有有系統地保留下來。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中,粵劇作為香港文化的身份受確認(其實這身份一直存在),社會資源和支援多了,戲行中人才有氣力挽救傳統。雖然時間上遲了,但做總比不做好,卻是絕對正確的硬道理。

 個人對於本地粵劇承傳和改革的觀點非常簡單。自上世紀初起,粵劇一直在變革,今後也要繼續進行變革,直至它建立完整的表演體系。今天我們多談承傳,是因為過去做得太少,但承傳是為革新粵劇奠定固鞏基礎,所以發展才是粵劇的未來。

相關新聞
《狸貓換太子》重現「連台本戲」 (2009-09-01) (圖)
戲曲視窗:粵劇的承傳和改革 (2009-09-01)
戲曲大觀園:京劇—中國傳統文化結晶 (2009-09-01) (圖)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 (2009-09-01) (圖)
舞台快訊 (2009-09-01) (圖)
港粵紅伶匯演林家聲戲寶 (2009-08-25) (圖)
戲曲視窗:教不嚴 師之惰 (2009-08-25)
戲曲大觀園:粵劇—嶺南戲曲奇葩 (2009-08-25)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AM783/FM92.3(天水圍)/FM99.4(將軍澳)/FM106.8(屯門、元朗)) (2009-08-25) (圖)
舞台快訊 (2009-08-25) (圖)
康華文場戲有進步 (2009-08-18) (圖)
戲曲視窗:誰作春泥 (2009-08-18)
戲曲大觀園:崑劇—中國最古老的戲曲 (2009-08-18) (圖)
舞台快訊 (2009-08-18) (圖)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 (2009-08-18) (圖)
舞台快訊 (2009-08-11) (圖)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 (2009-08-11) (圖)
香港粵劇的主題公園 (2009-08-11)
青春版《追魚》 傳統功架十足 (2009-08-11) (圖)
歌仔戲–台灣地道表演藝術 (2009-08-11)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戲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