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大洋食品副總經理張錦泉指出,歐美及香港消費者的購買力大減,令公司的出口訂單量及價格自去年起雙雙下滑。本報記者邱婷 攝
——海嘯重挫出口業務 國家擴內需成契機
本報記者 邱婷
營商有道 民以食為天,經濟疲弱並無影響消費者的胃口,今年香港美食博覽吸引35萬人次入場,成績超越去年。一場金融海嘯,廣東汕頭大洋食品發展總公司的急凍蔬果出口額跌逾兩成,為求核心業務的持續發展,該公司今年起推出急凍小食品牌「大洋廚佬」,並透過展覽開發本港及國際市場,同時參與競爭激烈的「內銷戰」,於龐大的內銷市場中取得份額。
蝦餃作為酒樓的台柱級點心,香港市民一定不會陌生。快餐連鎖店大家樂推出的飽嘴「蝦餃皇」,分量足有嬰兒拳頭大,原來就是出產自大洋食品。該公司從事急凍蔬菜和點心食品加工出口已達20年,其急凍蔬果和急凍點心食品年產量分別達8,000和4,000噸,年銷售額逾700萬美元(約5,460萬港元)。有關產品銷往歐美、日本等國家和地區,並透過香港貿易商供貨予大家樂、英國瑪莎及德國芬達等企業。
庫存去貨慢 陷周轉困境
惟一場金融海嘯,作為出口企業的大洋食品亦難逃衝擊。企業要變陣抗海嘯,實行「兩條腿」走路,一邊繼續外銷業務,另一邊積極開拓內銷市場。大洋食品副總經理張錦泉指出,歐美及香港消費者的購買力大減,令公司的出口訂單量及價格自去年起雙雙下滑,落實的訂單亦因海外企業銷售不暢而延緩提貨。
他舉例,瓜類產品年初接訂500噸,全年實際出口卻僅110噸,公司去年的出口生意下跌20%,年末庫存產品增加25%,造成資金周轉困難。
內地食品出口容易碰「壁」
張錦泉又指,近年受各種食品安全事件影響,內地食品出口越來越受制於各國繁多的「綠色壁壘」,出口產品必須接受嚴格苛刻的產品質量檢驗,造成出口成本增加。交貨常因檢驗時間過長而受阻,加上美元加速貶值造成的匯兌損失,以及勞動成本提高、原材料價格波動等諸多因素的疊加影響,企業生產銷售規模的擴大和盈利能力的提高受到制約。
張錦泉表示,國家擴大內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為出口主導型企業轉型內銷提供了機遇。嚴峻的出口形勢迫使大洋食品催生「大洋廚佬」零售品牌,主營餃子、包點、火鍋料、麵條等六大類急凍食品,共40多個品種;主推技術含量高、健康方便的微波急凍湯麵,以及不含防腐劑的「蝦餃皇」等廣式點心。
多味高質急凍食品需求增
張錦泉認為,內地急凍小食的種類過於單調,絕大部分銷量集中在水餃、湯圓等幾個少數大類之上,一定程度制約了行業發展。不過,隨着冷鏈商業模式的逐漸擴展,以及生活節奏日益加快,消費者對營養可口、多味高質的急凍食品需求正迅速增加,而且急凍點心的製作不受季節限制,常年可產。而加強產品研發,突出產品特色成為急凍食品企業規避競爭風險,提升盈利能力的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