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臨近「十一」黃金周,各地景點門票紛紛漲價,雲南石林景區門票計劃加價至200元。 資料圖片
【本報訊】據新華網報道,臨近「十一」黃金周貴州、天津、雲南、安徽等地多個景點門票紛紛漲價,有的漲幅甚至達到70%。這是今年以來國內景區首次大規模提價,也是發改委等部門去年發佈「限漲令」到期後,又一輪漲價風潮。今年8月27日國家發改委規定旅遊景點,不得在國慶節前集中上調門票價格。內蒙古、寧夏、江蘇、湖南等地也紛紛承諾「十一」期間旅遊景點不漲價。但是一些景區仍然堅持漲價,有的景區則醞釀在節後漲價。
8月31日,由昆明市發改委委託石林縣發改局組織舉行的聽證會,擬調整石林景區門票價格由140元上漲為每人次200元,漲幅達到40%;安徽天柱山門票近期亦舉行了調價聽證會,旺季門票可能從120元調整至150元;廣德縣物價局9月初舉行聽證會,國家4A景區太極洞門票價格由60元調整為旺季90元。
早在今年「五一」期間已有不少景區按捺不住漲價衝動,如黃山景區就把門票價格由200元上調至230元。
成本高昂非漲不可
為規範遊覽參觀點門票價格管理工作,發改委先後4次發出關於進一步做好遊覽參觀點門票價格管理工作的通知。然而「限漲令」並不奏效,不少景區最終也決定漲價。景點漲價理由不外乎是不堪高昂成本、彌補保護資金缺口、償還債務、控制流量等。
然而,這些理由都未必站得住腳。有調查發現,不少景區真正用於資源保護的開支有限。例如,黃山每年只有十分之一左右的門票收入用作景區保護;雲南石林景區2008年門票收入近3億元,而用於景區日常資源保護支出僅為3,000萬元左右。
而且,一些景區更要拿出一大部分經費「養人」,如石林景區的人員支出和日常公用支出就佔了門票收入近三分之一。
業內專家和遊客都警告,景點要充分認識到漲價帶來的害處。漲價並不一定能換來效益,一些遊客反映,如果漲價超出遊客所能接受或承受能力,他們就會選擇其他的景區。這樣遊客數量就會減少,以漲價增加收入的目的也就大打折扣。
目前,中國景點的門票價格已經與居民收入不相稱,若然,門票價格再持續上漲,旅遊可能將變成有錢人的專利。一名遊客認為,景點不斷漲價,正在剝奪普通人看風景的權利,景點應該回歸公益。
北大教授謝凝高則批評政府對景區投入不足。他稱,外國很多國家都非常重視對景區的投入,例如美國每年撥給國家公園的經費,以及社會團體捐贈的經費達40多億美元。而中國每年對全國187個國家景區的投入,卻不足2,000萬元。有的地方政府不但不投入,甚至還用景區收入來填補財政缺口。
政府投入資金不足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朝克認為,國內景區最可行的發展之路是在「保護優先」的原則下,走公益和商業化兼顧的雙贏之路。目前,單靠國家的投入還不能向這個方向發展。要鼓勵社會團體捐獻,增加景區資金;相關部門亦要加強監管,確保景區的門票收入,能用作保護景區之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