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80後」作家郭敬明令《人民文學》賣到脫銷。
曾幾何時,作協是晉陞文壇唯一的途徑,坊間對作家的膜拜都帶着朝聖的虔誠。成為文壇明星,談何容易!如今,門檻一說早已今非昔比。看看風頭正勁的「80後」作家們,再仔細研讀時下的暢銷書榜單,可以發現想成「名筆」也並非難事。
互聯網讓所有人都平等地獲得資源,貼有草根標籤的網絡作家風生水起。06年,廣東順德海關公務員、20多歲的石悅以「當年明月」為名,在博客上撰文,以草根視角敘述並解讀明朝歷史。其老到、通俗、幽默的筆法立刻博得滿堂彩。後集結成書的《明朝那些事兒》,銷量逾500萬冊,為30年來最暢銷之史學讀本。
草根網絡作家風生水起
目前全國每年出版的1,000部長篇小說中,很大一部分出於網絡作家之手。內地各大書店亦為網絡作家開闢「專區」。
內地文壇的另一個新氣象則是「80後」作家群體的迅速崛起。郭敬明、韓寒知名度蒸蒸日上,前者甚至已被吸收進入中國作協。建國以來的幾十年間,作協門檻之高人盡皆知,而今則改變觀念,不斷放低身段,除了不斷吸收「80後」作家和網絡作家加盟,其下屬單位《人民文學》也不停轉換思路。
最近《人民文學》創刊第600期的專號,獻給了那些「80後」新銳們,其中唯一的長篇是郭敬明的小說《小時代2.0之虛銅時代》。不可思議的是,雜誌出街剛兩天就脫銷了—相同情形在這本刊物的歷史上只發生過一次,那是1962年的第5期《人民文學》發表了毛澤東的《詩六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