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本報訊】(記者 歐陽杏櫻)三三四新學制已正式開始,首批學生將於2012年入讀大學。新高中下所有學生均需要進行「其他學習經歷」,然而,有關部分卻可能成為新制大學收生的隱憂。由於新學制只有一個公開試,且應考人數是現時高考生的3倍,其他學習經歷將是大學初步揀選學生進行面試的重要參考。不過有負責大學收生人士坦言,不同學校學生的其他學習經歷,涉及項目廣泛,難以轉化為分數比較,對如何公平且有效地作篩選感到頭痛,加上首屆收生經驗不足,校方無從入手,擔心屆時將出現混亂。
大學校長會去年10月已發出聯合聲明,認同「其他學習經歷」有助促進學生全人發展,補充新的中學文憑成績,2012年起將作為收生參考。該會希望學生參加其他學習經歷是重質勝於重量,能從中獲益,非徒以參與多項活動為務。
不過,大學在實質處理其他學習經歷的資料時,卻遇上不少挑戰。據悉,多間院校目前正研究如何處理新學制首批學生遞交的資料,由於涉及項目較廣泛,難以轉化為分數計算,故有關人員大感頭痛。
不能量化 難有效反映經驗
教育學院教務長蘇國生指,其他學習經歷資料肯定較目前高考及大學聯招的資料更難處理,各大學對有關經歷的要求各有準則,不同課程對音樂、服務等範疇的經歷,或對校內、校外、區域性、國際比賽的獎項重視程度都不盡相同。但他亦指,若學校能按當局提供的格式編排,相信亦可清楚反映學生其他學習經歷累積的經驗。
港大教務長韋永庚稱,其他學習經歷不能量化,院校仍在與有關當局商討,務求讓學生從中有效反映其經驗。
人多資料多 或提早聯招
有大學人士解釋,目前大學聯招辦事處取得學生資料後,會編成特定格式給院校,經評分後從而分配學額,而新制下提交的其他學習經歷難以量化,較難讓院校負責收生者參考。他指現時聯招每年處理2萬多名高考生,但未來新學制申請人會增加2倍達7萬多人,且其他學習經歷資料要在高中三初期才完成,範圍甚闊,大學要短時間內消化,「人多、資料多、時間短,會出現技術性問題,不能用電腦計算……我們都好傷腦筋,未完全知道點做,要想出一個可行的模式,避免混亂」。
他舉例指,較可行的方式是大規模地請大學老師閱覽其他學習經歷,或要求學生只提供摘要,當中最多只能寫3項或5項,轉交各學系課程負責人決定。另外,有中學校長便因其他學習經歷工作繁複,曾向大學「討價還價」指若收生時不仔細考慮當中資料,便不會着力完成。
亦有大學人士指,不排除會把收生流程由現時聯招的6月、7月,提早至1月、2月展開,以爭取時間,但「現時(聯招)申請人已有會考成績,是初步篩選以進行面試的重要參考」,未來只能依其校內考試或其他資料作篩選,困難不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