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張耀輝(左)昨表示,瑪麗醫院每年處理300至400宗先天性心臟病個案,當中約200宗須接受介入導管治療。本報記者鄭佩琪 攝
【本報訊】(記者 鄭佩琪)準媽媽懷孕期間如感染德國麻疹、紅斑狼瘡等,或有酗酒習慣,均有機會令腹中寶寶的心臟發育不良,患上先天性心臟病,例如心漏或心瓣狹窄等。香港大學醫學院指出,本港每1,000名新生嬰兒,有8至10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病童可接受微創介入導管手術,減低創傷。
港大微創年治200宗
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小兒心臟科教授張耀輝昨表示,90%先天性心臟病病因不明,8%屬遺傳,小部分受環境因素影響,例如母親懷孕時有酗酒、服食藥物或感染過濾性病毒等。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包括心房間隔缺損(俗稱心漏)、動脈導管未閉、主動脈收窄及瓣膜狹窄。
張耀輝說,孕婦可透過超聲波、磁力共振及多排螺旋CT掃瞄等,檢查胎兒的心臟結構及血管,倘發現問題,可以藥物、微創介入導管或外科手術治療。全港公立醫院的先天性心臟病個案集中由瑪麗醫院處理,張耀輝稱,該院每年處理300至400宗個案,約200宗須接受介入導管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