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在電腦還未普及的年代,要挑選產品設計,往往要製造模板。這套70年代美國絲印試版可樂樽,共有14款不同顏色配搭的樽身,而每一款只有28枝用作測試,非常罕有。最後透明玻璃及米白色的組合被廠方所採用。最右邊的一枝是美國於1967年推出的可樂樽,亦是黎兆良藏品中,歷史最悠久。
尋得這些難能可貴的藏品,需經年耐心等待,別以為黎兆良是個瘋狂的可樂樽收藏家,其實一切都經他冷靜分析。例如可口可樂專門為俄羅斯太空人製造無重狀態下飲用的可樂罐,但要價15萬港元,黎兆良認為不值得。「收藏中缺少這件難得的藏品,會有點遺憾,但這個罐真的不值這個價錢。」他笑言遇上難得的藏品,同時講求其保存質素和合適的價錢。
雖然開店出售藏品,但列為非賣品的最愛,卻是千金不換。店中展示了一個韓國可樂廠的開廠紀念樽,一位韓國遊客看見十分喜歡,費盡唇舌懇求他割愛。結果對方苦苦哀求他一個多小時,最終也無功而回。「說了不賣就不賣,怎樣哀求也徒然。」即使事後說起也沒有半點遲疑。
這次展出的100多件藏品,只是他10年努力的部分成果。其實他也曾分別在上海和廣州展出自己的藏品,認識不少新朋友之餘,更有機會跟一直透過網絡聯繫的同好見面。「能找到如此珍稀的藏品固然滿足,在搜尋的過程中,認識到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同好,彼此打破語言局限地交流,那種情誼,同樣令人樂在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