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12月8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各國紛亮牌 分歧仍嚴重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12-0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島國馬爾代夫的總統和內閣於10月在水底召開會議,要求各國關注氣候暖化問題。

 中美不約而同在12月7日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之前發佈了未來碳減排目標。中國決定以2005年為基期,在2020年將中國單位GDP的碳排放下降40%至45%(碳密度減排目標),而美國則承諾,在2020年將碳排放總量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少17%,若以1990年排放為基期,美國約在碳排放總量下降4%。

美國減排指標令人失望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哥本哈根大會到來前,各方已先後承諾減排指標。如挪威承諾2020年比1990年減排40%,歐盟則宣佈減排20%至30%,日本和俄羅斯均表示減排25%。巴西已承諾碳減排目標,印度和南非等其他發展中國家在減排上也感受到莫大的「壓力」。

 目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間儘管取得了一些共識,但實質性分歧依然很大。比如,國際社會普遍認為,美國公佈的總量減排指標令人失望,美國的人均碳排放高達19噸,是中國的4倍多,而單位碳排放大約是0.7噸,也就是說,美國的減排關鍵在於人均對能源的「鋪張浪費式使用」,奧巴馬政府所制定的「相比較1990年減少4%」目標幾乎是一個毫無誠意的目標,不僅遠低於歐洲和日本,只需要通過鼓勵民眾儲蓄、輕微加稅節能以及跨國購買(排放額度)就可以達到,從實現的難度看,遠遠低於中國。

 同時也有西方媒體表示,中國的「碳密度策略」依然會導致碳排放總量的上升。

各國劃一減排不公平

 對此北京專家指出,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的核心原則是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首先要注意的是,兩國的減排主體不同。」美國是「溫室氣體排放量」,中國是「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規定,發達國家的減排是強制性的、絕對量的,而發展中國家則是相對減排,且並不具強制力。不少發達國家不僅拒絕履行相對稱的減排義務,反而以各種借口拒絕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幫助,還給發展中國家設下很多苛刻的減排條件,將導致最後階段的談判十分艱苦。

相關新聞
明年經濟定調 財策繼續寬鬆 (圖)
四項「必須堅持」
明年經濟工作六大要務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胡錦濤、溫家寶作重要講話
中央三大政策促經濟轉型 (圖)
中國宏調10年關鍵詞
政府專家:續推動出口穩定增長 (圖)
港商的喜訊和鞭策
中央將加大戶籍改革力度
社科院藍皮書:明年GDP增速9% (圖)
專家:明年信貸不應過分緊縮 (圖)
住宅需求上升 房價溫和上漲
產能過剩 抑制通脹壓力 (圖)
城市化成全面復甦動力 (圖)
出口將恢復至08年水平 (圖)
藍皮書預測明年主要經濟指標 (圖)
被捧為氣候領袖 中國萬難承受 (圖)
各國紛亮牌 分歧仍嚴重 (圖)
萬鋼:中國排放量2030年後見頂 (圖)
2009中國法制熱點事件掃描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