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男籃(白衫)不敵日本,東亞運僅得第四。 新華社
【綜合新華社北京日體育專電】東亞運動會中國男籃在3、4名決賽中71:97輸給日本隊,獲得第四名,給中國男籃的2009年寫下了注腳。
北京奧運會,中國男籃擊敗德國隊,將世界冠軍西班牙隊拖入加時賽,最終獲得第八名。那時的中國男籃讓國人振奮,讚譽不斷,獲得國務院授予的「先進集體」的稱號,是所有獲獎者中唯一沒有得到獎牌的集體。但在奧運會後的首個重要比賽—男籃亞錦賽上,中國隊在天津52:70大敗於伊朗隊,在家門口丟掉了亞洲冠軍的桂冠。之後他們在斯坦科維奇盃上兩負歐美對手,無緣決賽。年末的東亞運動會上又以59:91創紀錄的巨大分差敗在韓國國青隊手中,最終連獎牌都沒有拿到。這一年乏善可陳的好成績是亞洲男籃U16比賽中中國隊奪得冠軍,結果被伊朗等13個隊伍聯名控告年齡作假,命運堪憂。回顧北京奧運會後的這16個月,人們不禁要問,「中國男籃怎麼了?」
中國籃協給出的解釋是「教練年青,隊伍年青」;在斯杯折戟後,仍舊是「磨合時間短,集訓不夠」的理由;在東亞運輸給韓國二隊後,原因還是「我們是國青隊,沒有經驗」,「沒有姚明的中國隊在亞洲也不是一流」,如此推斷頗有推諉之嫌。
隊員年輕,姚明受傷,這些都是客觀上的原因,主觀深層次的問題並沒有被觸及。各項比賽都見中國球員起伏極大,比賽狀態很不穩定,這些都不是表層原因可以解釋的。中國籃協沒有很好地估計到奧運會之後運動員的心理變化,政策制定上也沒有涉及到核心問題才是關鍵。奧運之後,全運之年,新老交替的中國籃球肯定有諸多矛盾,不過中國籃球的決策者對此的預案準備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