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低息效應,加上內地放寬個人遊令零售市道向好,今年以來商舖短炒暢旺。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 梁悅琴
低息效應,加上內地放寬個人遊令零售市道向好,樓價向上,今年以來商舖「摸貨」成交額亦大升。中原地產研究部聯席董事黃良昇指出,今年首11個月商舖摸貨買賣登記錄得12.95億元,已經較去年全年錄得的10.34億元高出25.3%,最主要是較大額類型的登記總值上升,料今年全年錄得的金額,將會是2005年後四年以來新高。成交宗數方面,今年首11個月商舖摸貨買賣登記錄得99宗,亦較去年全年錄得的97宗高出2.1%。
黃良昇指出,今年首11個月一千萬元以上的商舖摸貨買賣登記金額及宗數均已經高於去年全年,直接推高整體金額。當中升幅較顯著的是五千萬元以上大額類型,共錄得2.79億元及3宗,較去年全年錄得的1.27億元及1宗,分別上升1.2倍及2倍。該3宗逾五千萬元的商舖摸貨登記個案包括觀塘成業街7號2樓商場(價值1.19億元)、尖沙咀加拿芬道25至31號一樓及二樓全層商舖(價值1.1億元)及尖沙咀金馬倫道29A號部分舖位(價值5,060萬元)。
大額商舖登記價量齊增
此外,一千萬至二千萬元類型的商舖摸貨登記總值亦顯著上升。今年首11個月,一千萬至二千萬元類型共錄得4.01億元及29宗,較去年全年的2.45億元及19宗,分別高出64%及52.6%。同期,二千萬至五千萬元類型共錄得3.9億元及13宗,較去年全年的3.53億元及12宗,分別高出10.7%及8.3%。
相反,今年首11個月一千萬元以下兩個細額類型的金額及宗數皆未超越去年全年。期內,五百萬至一千萬元類型共錄得1.55億元及22宗,較去年全年低31.6%及26.7%。同期,五百萬元以下類型共錄得6,900萬元及32宗,較去年全年下降16.8%及8.6%。
九龍區金額升幅最顯著
今年首11個月,分區統計,九龍區的金額升幅最為顯著,共錄得8.93億元及54宗,較去年全年的3.99億元及44宗,分別高出1.24倍及22.7%。同期,港島區共錄得2.92億元及31宗,較去年全年的4.98億元及27宗,分別低41.3%及高出14.8%。至於新界區則共錄得1.1億元及14宗,較去年全年的1.37億元及26宗,分別低19.8%及46.2%。
按月統計方面,今年11月份商舖摸貨買賣登記共錄得1.02億元及12宗,較10月份的4.26億元及14宗,分別下降76.1%及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