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日本媒體報道指,中日歷史共同研究委員會最終報告顯示,雙方關於南京大屠殺中方死亡人數的分歧依然較大。圖為日本友人大東仁先生展示由日本士兵當時在南京所拍的原版照片。 資料圖片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何凡22日電】據日本媒體報道,中日歷史共同研究委員會最終報告顯示,雙方關於南京大屠殺中方死亡人數的分歧依然較大。中國堅持30萬人的結論,而「日本有從數萬人到20萬人的見解」,報告將並列記錄雙方主張。多位中日關係問題研究專家向本報表示,由於該委員會日方代表多為日本學術界「偏右」勢力,報告結論在意料之中。關於未來發展態勢,專家認為,化解分歧仍需假以時日,最快亦要五至八年。
據日本《讀賣新聞》報道,由中日兩國專家組成的中日歷史共同研究委員會總結雙方觀點,並發表稱之為「總論」的報告書,「分論」亦將隨後公佈。
死亡人數成爭論焦點
南京大屠殺中國方面死亡人數始終是研討會的爭論焦點,雙方就東京審判、92年天皇訪中等事件的評價亦呈現對立狀態。該報道指出,關於中日之間的戰爭,日方觀點是「日本被軍部的一部分勢力拖入戰爭,從而將戰線擴大」,而中方觀點是「日本有計劃的侵略」,雙方未能達成一致。特別在日本軍隊在1937年佔領南京後製造的「南京大屠殺」一事上,中方堅持「犧牲者為30萬人」的主張,日本的觀點則「有從數萬人到20萬人的各種各樣見解」。
專家稱日學者歪理連篇
中日研究專家、中國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周永生曾於去年赴東京出席研討會,他認為出現此結果絕非偶然。他向本報表示,日方在該委員會主流人員是學術界的右派,他們推卸責任,甚至有重量級學者強詞奪理,散佈歪理學說。周永生透露,有日本學者在研討會竟然聲稱,亞洲地區之所以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的加速器,是緣於日本在上世紀的殖民統治。
周永生表示,未來此事的發展態勢,取決於日本民主黨掌權時間與中方能否獲得具有說服力的證據。他說,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上任後,對華政策方面多有具體的善意表示。他同時指出,由於中日歷史共同研究委員會啟動於2006年,日本當時正處於自民黨當政期間,右派勢力未來兩三年內仍將繼續主導對學界的影響。他認為,「民主黨在台上時間越久,越能為客觀性論點在日本學界逐漸生長創造條件。」他還表示,對於解決該問題的長期性、複雜性,中方宜有心理準備。中方不可僅僅看重與對方的研討、談判工作,更應加強研究取證工作,加大研究投入與資金支持,以理服人。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日本所所長助理王珊亦強調,除了學術上的認識外,日本國內良好的政治氛圍,才是兩國解決歷史問題的關鍵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