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人生路的前方可能波譎雲詭,誰能看清? 網上圖片
阿 琪
去看一位朋友。他所在的社區,是京城成功人士的高尚住宅區。可是,與社區的名聲不相符的是,它的道路曲折,交通也就頗為複雜。原因是每個開發商都自行其事,各建各的房,各修門前路。最後就難為了我們這些尋親訪友的人,幾乎個個成了路盲。一路上被不准調頭的標誌整得暈頭暈腦,氣急敗壞。
不過,兜了一個大圈子,再兜回來,想見的朋友還是見到了。一杯冰水,幾道美味,心情也就調整過來了。但是,朋友無意間說起了一則過去很久,卻又似剛剛發生的故事,令我震驚不已。似乎也是不可調頭的意思。只是,故事裡的女人遭遇的不准調頭標誌,是在她的人生道路上。
她一定是很有幾分姿色的。否則,她不會在17歲那年,被一隻「狼」叼走。她出生草根,在一家招待所裡當服務員。有一天,招待所裡來了一位高官。他看上了她。沒有多久,她就成了他的囊中之物。那年,他48歲,比女孩大了整整31年。甚至這個女孩比她的女兒還要小幾歲。不知道他是如何下得了手的。
幾年後,高官升遷了,要回到省城裡去。那裡有他的妻女,他當然是不能帶女孩走的。但是,女孩不肯離開。這位要拋棄他的男人,是別人的老公,她卻把他當作她自己的男人。他是她17歲那年遭遇的男人,未必懂得什麼是愛情,她只知道,她的身體是他的,她的心也隨之跟着他了。
他也許是她的一個錯誤的成長經驗,卻是她唯一的一個成長經驗。在她的生命裡還沒有來得及出現其他男人。只有他。他是她的全部,是她的天。而且,很有可能她是愛他的。她對他的依戀遠遠要大於他對她的。所以,她不願意鬆手。
他可以不離婚,但是,他不能拋棄她。她本能地知道,她已經不可能會有常態的人生。她的人生已經被這個男人攔劫了。在她豆蔻年華,心智還遠沒有成熟的時候,她的人生就突然被迫改變了原來的方向。向着她不可知的,不可逆的方向急遽地滑落。只是她不知道是在滑落,還是在迫降。她和任何一個嚮往美好生活的女孩一樣,心存僥倖。
如果她被撇下,她一個人孤獨無助地留在這個小城鎮裡,她的命運可想而知,她除了被動地等待下一隻狼來叼走她之外,別無出路。在小城裡,誰都知道她陪這個男人睡了多少年。一個被拋棄的女人,她只會每況愈下。她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路上任何一個女人都有可能嘲笑她、唾棄她;任何一個男人都可以窺視她,覬覦她,甚至羞辱她。
何況,她的背後還有家庭的壓力。家裡人渴望她來改變一窮二白的狀態。她成了家裡的一棵搖錢樹。她一定很孝順,如果她能改變父親姊姊的命運,她會很高興的。
於是,她「以死相逼」。
後來,她被高官安排到省城裡工作。她的家人也都隨之得到了他們想要的。再後來,她給男人生下了一個兒子。作為母親,她想要的東西更多了。她覺得自己有權利幫助自己的兒子名正言順地成為這個社會的寶貝,像幼稚園裡的其他孩子一樣,在陽光下茁壯成長。她的兒子一定是正面成長的光明小王子,而不是名不正言不順的黑暗之子。
於是,她再次「以死相逼」。
她終於觸動了高官的心理底線。他認定她是任性的、危險的。13年的耳鬢廝磨並不能使他心慈手軟。在他的直接授意下,有一天,他們所在的城市交通要道上,發生了一起惡性爆炸案。
下班,她自己開車,座位下的炸藥雷管什麼的機關,事先已經被人放置好。她必經的十字路口,她的家就在馬路對面,兒子在等着她回家。她剛想調頭,有人遙控了炸藥包。
記者報道說,被炸的女人幾乎是粉身碎骨。但是,很奇怪,她的頭顱乾淨完好,面容嬌好平靜。附近的居民被震驚之後,發現自己家窗玻璃上血肉模糊。第二天,有警員來幫他們撤換了玻璃。那個儀表堂堂的高官男人後來在法庭上為自己辯解說,我只想製造一起車禍,讓那個女人喪失意志,我並沒有一定要她死。是他的手下人會錯了意。
過了幾天,打開報紙,看見一則豆腐塊大的簡短新聞。說是某某爆炸案的主兇已經被判死刑。不知道她和她的男人在另一個世界裡會不會再次相遇?如果相遇了,他們會彼此向對方懺悔?還是互相怒目而視?
而活着的人,他的妻子女兒因他的所作所為而被蒙上的羞恥,什麼時候才能被她們自己以及世人淡忘?
還有,那個還什麼都不懂的,失去母親的三歲小兒呢,成年後,他的親人又該如何告訴他人生的真相?
類似的,男人和女人,強者和弱者,富人和窮人,欺壓與被欺壓的,剝奪與被剝奪的,他們的故事在陽光下每分鐘都在發生。
只是,如巴東烈女鄧玉嬌有自我防衛意識,隨身藏一把水果刀,還有膽略掏出這把小刀,最後有勇氣握緊小刀殺出去的女孩,很少。最後化險為夷,命運的利劍在緊要關頭,急轉掉頭,柳暗花明,重獲新生的,就更少了。所以,當鄧玉嬌非常僥倖,看似一身輕鬆走出法院大門的時候,真正關注她的命運的人,心理上並不能輕鬆。
每天的每天,更多的故事,更多的人,在他們的命運裡,他或者是她,他們是災難的製造者,是施害者,卻同時又是一個受害者。當命運與慾望的毒汁交織在一起的時候,他們誰也不想鬆手,誰也不想退一步海闊天空,誰都死死地咬緊牙關、出招、應招,看誰比誰更狠,看是誰笑在最後,一劍封喉,置對方於死地。即使同歸於盡,也是好的,因為這才過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