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張克寧表示,自貿區的建成將推動東亞地區的經濟發展和融合。新華社
【本報訊】 (記者 顏茜)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將於下月1日(本周五)全面建成,這將是全球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區,區內九成進出口貨品將享受零關稅。商務部國際司商務參贊張克寧昨在新聞發布會表示,自貿區的建成將是國家推進對外開放戰略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戰略的一個里程碑,它實質性地提升了雙邊經貿合作的水平,並推動了東亞地區的經濟發展和融合。
中國與東盟自02年開始談判,擬設立全球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區。這個區人口有19億,佔全球三分之一;經濟總量達6萬億美元,佔全球九分之一。明年1月1日,這個自貿區將如期全面建成。屆時起,中國運到東盟,或是東盟運到中國的產品,例如農產品、紡織、中成藥,以及電子產品等,雙方超過9成、共7000多種產品都享有零關稅,只要產品四成價值在當地生產,港商亦可以受惠。
香港貿發局指出,這對於港商而言,等於多了一個有利市場,適合開拓高消費品。香港貿發局助理首席經濟師何達權表示,「其實我們都看到一個趨勢就是當地(東盟)的中產開始抬頭,而香港的產品檔次可以滿足到當地中產的收入水平。」同時,他認為,中國和東盟建成自由貿易區之後,會吸引不同國家的資金到內地設廠,以中國貨的名義出口到東盟,享受零關稅的待遇。
東盟設廠返銷內地具優勢
另一邊廂,由於現時以香港品牌拓展內地市場的成本仍然高,有港商籌劃將來在東盟國家設廠,利用零關稅待遇將產品銷往內地。根據CEPA協議,如果以香港品牌在內地出售,三成附加值要在香港生產,成本較高。而明年東盟自貿區建成後,中國對東盟總體平均稅率將由9.8%降為0.1%,加上當地勞動成本低,東盟成為港商建廠的理想選擇。
紡織集團總裁陳亨利昨接受無線電視訪問時說,明年東盟紡織品銷往內地的關稅將由現時的5%降到0,公司計劃在菲律賓生產成衣運到大陸銷售,而現在他在菲律賓和東莞都有廠。「我們一個工人一個月要千元港幣,而東南亞國家只要幾百塊港幣,我們怎麼樣都不夠爭。如果整件衫是在東盟生產,不需要給稅,就更加簡單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