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李永青)在金融海嘯打擊下,今年香港出口表現全面大倒退,幸而近期歐美零售商存貨接近新低,為免聖誕節斷貨,買家紛紛以急單補貨。不過,香港中小企業商會永遠榮譽會長陳國威坦言,雖然廠家接獲不少聖誕訂單,但其實很多訂單都落入大公司手裡,小型港商的日子依然難捱。
交貨期短 資金儲料無力應付
陳國威解釋說,一場金融海嘯令不少中小企被「打殘」,「可以說倒閉的倒閉了,生還者都縮減生產規模來迎接寒冬,儲備的資金和材料都不多,不少民工亦因為開工不足而另謀高就,所以當訂單湧來時,很多中小企都未能受惠,最終訂單都落入財雄勢大的大企業手中。」
另一方面,由於海外存貨創新低,令買家被迫以急單補貨。但業界指出,雖然急單的價格較正常單多幾個巴仙(%),但這些急單卻「非常惡啃」,因為急單的交貨期往往只有正常的一半或四分之三,若廠家儲料、工人及資金不足,根本無力接單。
為搶生意 接單後再拆細外判
當然,訂單當前,中小企亦想盡辦法搶生意。有部分號召力較強的廠家,會先行接下客戶的大訂單,之後再將訂單拆細分給不同的外判商或同業,但要求他們必須在指定日期交貨。「這些錢真的不易賺啊!要不斷監察各廠的生產進度,又要保證產品質量統一。一個唔小心睇漏一個部分,影響到不能按時交足貨或品質出現問題,買家會借故打折才收貨。以代工計,一批貨才賺十多個巴仙,若買家打個九折,簡直係白做,所以這些錢一點也不易賺。另外,若買家突然發覺銷情欠佳,更可能以諸多藉口拒收貨,屆時廠家真係大出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