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2月12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通識博客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駐校社工手記:糾正理財觀念 避免過度消費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2-12]     我要評論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學校社工 呂姑娘

 偉文生於小康之家,家景不算富裕,然而生活無憂。兩年前,偉文父親經營的公司因經濟不景而結業,家庭經濟出現困難。為維持生計及償還債務,父親迫於接受低薪及粗勞的職位,而原是家庭主婦的母親亦要重投社會工作。家庭經濟狀況改變,但父母對偉文的期望沒有改變。父母相信天資聰穎的兒子,只要努力讀書,將來也會有好的前途和生活。只是,偉文過不慣粗茶淡飯的生活,對少了零用錢更是很不滿。眼見同輩熱衷名牌,而自己的家庭經濟卻不容許購買,為了追求物質享受,偉文利用課後時間前往快餐店兼職,用所賺到的金錢購買手提電話及娛樂消費。但長期晚上工作令偉文早上十分疲倦,上學動機降低,學業成績一落千丈。

崇尚物質 揮霍無度 

 股票熱、炒樓潮,香港青少年自小沉浸在一個物質為重的社會,耳濡目染下理財觀念受到負面影響。根據東華三院健康理財家庭輔導中心的資料顯示,中心每年平均處理逾千宗青少年個案,近4成最後要申請破產來解決問題,主要與他們過度消費及入不敷支有關,近年更多了青少年求助。中心遇過一些個案︰一名學生為了追星,要父母支付數千元到外地參加演唱會;又有少女為了纖體美容,買下10萬元套餐服務,結果負上重債。香港的年輕人普遍缺乏理財的意識和習慣,家長給子女零用錢的目的只是讓他們應付生活開支,而非練習理財,而大部分學校亦只強調學業成績,忽視對青少年的金錢和理財教育。結果,年輕人缺乏理財教育及正確的價值觀念,也容易因盲目追求金錢和物質而誤入歧途。

養節儉美德 知錢非萬能

 筆者認為提高年輕人的理財能力不是為把他們培養成金融家,最重要的是讓他們適應現代經濟生活,變得獨立、節約。身為學生固然無法幫補家庭的收入,但年輕人若能了解父母的經濟負擔及培養節儉的美德,便已幫助父母。

 我們亦要教育下一代明白金錢對個人生活及社會所發揮的作用,並提醒學生一些人們所珍惜的東西,例如健康、智慧、友誼、親情等,都是金錢所不能換取的,是超乎物質的。

 家人是青少年最主要的理財資訊來源及學習榜樣,因此,要讓青少年能及早對金錢有更佳的使用,父母也應以身作則,檢視自己的理財狀況,向子女灌輸正確的理財價值觀。

 如對此文有任何查詢,請電郵至tmit@elchk.org.hk與該會社工聯絡。

相關新聞
通識路路通:電子書趨成熟 改變閱讀文化 (2010-02-12) (圖)
電子閱讀與通識相關的探討問題 (2010-02-12) (圖)
 電子書需求大 助出版業收失地 (2010-02-12) (圖)
想一想 (2010-02-12)
資料一:電子閱讀的優劣比較 (2010-02-12) (圖)
想一想 (2010-02-12)
資料二:電子學習帶來的教學模式轉變 (2010-02-12) (圖)
想一想 (2010-02-12)
資料三:香港電子學習的現況及發展 (2010-02-12) (圖)
資料四:不同持份者對推行電子學習的意見 (2010-02-12) (圖)
想一想 (2010-02-12)
駐校社工手記:糾正理財觀念 避免過度消費 (2010-02-12)
海外升學秘笈:新西蘭獸醫 入學要求高 (2010-02-12) (圖)
時人時事:立會補選變質 工聯會決不參與 (2010-02-11) (圖)
遊花園:開卷有益 (2010-02-11)
講識英語:Tiger! Tiger! Tiger! (2010-02-11) (圖)
英語世界:年初一巧遇情人節 普天同慶 (2010-02-11)
星空故事:那是小行星! (2010-02-11) (圖)
梨園生輝 (2010-02-11) (圖)
通識路路通:美國外交變臉 影響中美關係 (2010-02-10)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通識博客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