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氣象中心天氣預報室副主任宗志平接受內地媒體採訪時說,根據預測,2月天氣將回歸正常,甚至可能偏暖。「究竟是冷是暖,需要根據整個冬天的氣溫來衡量。」
他說,像暴雪這樣的天氣,一般由10天之內的中短期天氣預報完成。以目前中國國家氣象部門的能力有相當把握。「我有朋友1月3日要來北京,我就跟他說,恐怕這幾天要有強降雪影響航班。」
目前對中短期天氣預報主要使用數值預報法。宗志平說,就是用符合流體力學和熱力學等規律的模型來預測天氣,「在我們的上方比如蒙古國有一個冷氣團,我們輸入相關信息,就得出它移動的速度、方向。」在這種情況下,輸入模型的數據就十分重要。
而在國家氣候中心方面,2005年投入運行的「動力氣候模式預測業務系統」為短期氣候預報提供主要支持。
它的核心是一系列遵守動量、能量、質量規律的基本方程,要素包括地球半徑、地理緯度、大氣壓、空氣的定壓比熱、水汽凝結量、溫度、地理位勢等等。與數字天氣預報一樣,初值和一些以氣候觀測數據為依據的系數非常重要。
與氣象觀測相比,氣候觀測需要更大的「時間尺度」和全球範圍的觀測數據支撐,因而更難把握。
氣象局:與外國仍有差距
國家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曾評價說,與全球氣候觀測系統的要求相比,中國氣候系統觀測還有很大差距。比如對一些重要的氣候變量還沒有進行觀測,不少受氣候變化影響嚴重的地區還缺少氣候觀測數據,因而研究中國的氣候變化缺乏必要依據。
一個例子是,南、北極一直是國際研究氣候變化的重要觀測點。而中國受客觀條件限制,並不能掌握這些地區長期的精確數據。而對國內也缺乏相當長歷史時期的有效觀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