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閩台輪渡有限公司1月在廈門掛牌成立,主營閩台海上常態化客貨運輸業務。本報記者黃嵩 攝
廈門市官方日前發佈1月各項經濟指標,GDP同比增長26.8%,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55.2%,連續兩個月單月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超過280億元。經濟增長絕對值和比較值均為近4年來最好,取得2010年「開門紅」。經濟界人士分析指,綜合數據表明,廈門經濟已經恢復至國際金融危機前的水平。
根據廈門市政府的研判,與去年相比,今年將會是經濟形勢極為複雜的一年。福建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于偉國指出,廈門將按照「着力二三產共推進、着力島內外一體化、着力內外需齊拓展和轉變推動、創新拉動、項目帶動、對台先動」的思路和措施,着力在加快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加快提升統籌對內對外經濟發展水平、加快提升對台合作交流水平上取得新的突破,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大型央企紛訪 合同外資增2倍
本報注意到,廈門經濟的強勁增長態勢持續引發各方關注。中國水電建設集團、香港招商局和中國遠洋控股集團3家大型央企年前齊齊赴廈考察,其高層並明確表示將以戰略合作、共建工作小組等方式,以廈門為重點拓展在海西的市場開發。
最新消息顯示,1月廈門市合同利用外資金額為3.8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03倍;實際利用外資2.4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0.12%。
其中,台資正新橡膠工業有限公司1月底簽約確定增資4億美元擴產,主要從事全、半鋼子午線輕卡、轎車、工程車輪胎及各種車輛橡膠的生產製造。隨後柯達廈門印刷版工廠第2條生產線正式投產,產能佔全球總量20%,廈門因此成為柯達在中國投資額最大和生產能力最大的基地。
廈門市經貿官員表示,結合13條百億製造業產業鏈培育和產業結構調整,廈門將研究引進一批能夠帶動產業鏈發展的工業大項目,力促結構優化,開啟工業「新增長時代」。
據了解,在打造先進製造業基地過程中,廈門正加大與台灣對接力度,重點承接台灣資金、技術密集的高端製造業,提高產業水平。官方預估,今年廈門外資構成中台資比重將突破4成。
據了解,全球最大的顯示器製造商冠捷科技集團近期正着手在廈門設立研發中心和地區總部,這家落戶廈門不到3年的台資企業,今年產量預計達600萬台,年產值突破萬億大關,令廈門在打造先進製造業基地的進程中邁進紮實一步。此外,台資廈順鋁箔高精鋁板帶、高精PS板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建設,預計今年下半年投產後產值可達百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