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北京節後首次土地拍賣,反應卻較市場預期遜色。本報北京傳真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羅洪嘯24日電】在中央、地方樓市組合拳的調控下,春節假期後北京市首次土地拍賣遭遇寒流。今次入市的9塊土地中僅有通州半壁店地塊樓面價過萬,其餘地皮均以低於市場預期價成交。特別是被業界捧為準「地王」的朝陽區常營地皮,45.4億元的中標價令其難以封王。房地產專家認為,樓市走向不明和中央收緊信貸的情況下,房地產商因資金問題在拿地上將更加謹慎。隨着樓市調控政策的逐步顯效,今年土地市場也將從頻繁誕生的「地王」中回歸理性。
24日北京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共有6幅地皮掛牌競價、3幅地皮招標,總規劃建築面積為161.4萬平方米,其中4塊為住宅用地,這些地皮主要位於通州、房山、大興、密雲等郊區縣。
朝陽準地王僅拍出45億
最受業內矚目的地皮當屬位於城八區的朝陽常營地皮,目前該地皮周圍商品房每平方米已突破2萬元。拍賣前,北京中原三級市場研究部預測樓面價有望超過1.5萬,總價很可能超過65億,有望摘下北京新「地王」的桂冠。
可是,實際情況與市場預期相差不少,該地皮的投標現場並非如想像中熱烈,只有萬科、遠洋、龍湖、華潤等4家名企投標。而且觀戰企業亦不太多,整個出讓大廳還空出不少座位,與去年底走道都站滿人的熱鬧場景相比冷清不少。
常營地皮是北京首度採取不設評標委員會、價高者得的招標方式進行土地出讓,第一輪開標龍湖地產便以45.4億元投得,樓面價僅每平方米9,807元。
值得注意的是,位置明顯不如常營的通州半壁店地皮由於採用了傳統的招拍掛形式,華美地產最終以樓面價每平方米10,635元投得。
此外,今次出讓的亦莊、房山長陽等地皮的拍賣現場也很冷清,舉牌者不多。在亦莊地皮的拍賣中,拍賣師甚至說出:「樓面價才5,000元,真的不舉牌了麼?」而台下有參與拍賣的房地產企業調侃回應說:「價格太高了!」
開發商拿地趨理性
雖然去年銀行大開「水喉」後令開發商「不缺錢」,但是近期銀監會對房地產信貸進行窗口指導、收緊個人信貸業務等舉措,確實令開發商感覺到了資金壓力,再加上中央地方聯手打擊囤地和高地價帶來的開發風險,開發商在拿地上已回歸理性。在今次拍賣現場,記者觀察到只要是地皮的報價超過開發商心理價位後,他們都會選擇放棄。
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研究員張大偉向本報表示,根據北京市最新出台的樓市調控政策,今年僅有5成的土地用於商品房建設,按照供給情況而言土地市場應該越來越熱,可是今次成交的地皮價格普遍偏低,確實有些出人意料。
張大偉表示,這個土地價格將會對周邊的房價帶來利空影響,但是是否意味着土地市場就此轉冷,這個還不好說。隨着「兩會」後樓市政策和走向的逐步明朗化,土地市場的走勢才將更為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