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社會學家陸學藝曾表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好得超過預想,社會矛盾卻比預想的要更嚴重」。
轉型期的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對社會不穩定的焦慮卻成倍增長。在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多元化趨勢加劇的背景下,部分弱勢群體利益得不到切實保障,呼聲得不到及時答覆,導致群眾往往利用極端手段宣洩不滿情緒。種種跡象顯示,進入21世紀「10年代」,維持社會穩定、減少社會衝突、特別是惡性群體性衝突依然是中國社會面臨的重大命題。
穩定是中國政治的重中之重,「穩定壓倒一切」。但在一個日益開放的國家,想得到真正的穩定,依靠以往的手段顯然遠遠不夠。政府必須尋求維穩的新思維,從防堵及事後化解的傳統方式,轉為及早關注社情民意,力爭事前疏導,防患於未然。這就一方面需要公務員進一步增強公僕意識,改變作風,深入基層,切實為民辦事謀福祉;另一方面,也可研究提升社會工作者的地位,增加社工人數,增設更多社會團體以紓解及反映民意。從而達至上下溝通,共建和諧社會的目的。 ■王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