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著名軍事專家劉江平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劉越山
全國兩會前夕,中國軍隊專家有關「中國追求世界第一軍事強國」的說法引起了外界關注,加之09年底中國社科院《國際形勢黃皮書》提出「中國軍力排名世界第二」的驚世之語,所謂「中國軍力威脅」再次被西方媒體熱炒。但中國軍事專家向本報強調,事實上,中國軍隊仍是一支本土防禦性軍事力量,未來將朝着「有限向外輻射型軍事力量」發展。在和平發展、絕不稱霸的國家政治理念之下,中國永遠不會謀求像美國那樣的全球型軍事力量。
中國著名軍事專家、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黃迎旭認為,中國現有的軍事力量,基本上還是一支本土防禦型軍事力量。防禦型軍事力量將不能滿足未來中國的軍事安全需求。中國軍隊仍然以陸軍為主,而陸軍目前的武器裝備、指揮體制、作戰編成等均按照本土防禦作戰的需要設計和配置;中國海軍的遠洋活動能力近年雖有所提高,但由於缺少航空母艦之類的遠洋進攻性作戰平台,所以基本上仍是一支近海防禦型作戰力量;中國空軍長期以來是按照國土防空的要求來建設的,基本上不具備遠端進攻作戰能力;中國唯一可以實施全球範圍打擊的軍種是戰略導彈部隊,但其規模和品質都不能與美、俄相提並論。
不效美國「全球型」軍力
專家指出,與本土防禦型軍事力量不同,全球型軍事力量,必須具有如下特徵:(1)擁有可以全球到達的攻擊性作戰平台;(2)擁有全球部署軍事力量的技術手段和能力;(3)擁有遍佈全球的海外軍事基地;(4)擁有支持全球範圍軍事行動的天基系統;(5)擁有具備聯合作戰能力和兩棲作戰能力的部隊;(6)擁有延伸海外的作戰指揮體制。顯然,美國的軍事力量是最典型的全球型軍事力量。
軍事專家普遍認為,中國不可能發展美國那樣的全球型軍事力量。這不僅是由經濟、科技實力決定的,更主要的是由國家政治路向決定的。未來中國無論發展到怎樣強大,將繼續秉承四項原則:一是決不稱霸,二是走和平發展道路,三是執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四是堅持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在這一國家政治理念主導下,中國永遠都不會發展像美國那樣的全球型軍事力量。
專變過時「守土型」國防
黃迎旭表示,未來中國需要的是一支「有限向外輻射型軍事力量」:第一,這種軍事力量立足於本土防禦,但有能力輻射周邊地區,實施本土之外的區域作戰行動,這是最基本的;第二,這種軍事力量在必要時可以跨出區域、在全球範圍內執行國際維和、國際救援、打擊海盜和恐怖主義勢力以及保護海洋通道、維護海洋權益等軍事任務;第三,這種軍事力量在大規模戰爭中不僅可以實施區域範圍的反擊行動,而且可以實施跨區域或超越區域範圍的反擊行動。
中國著名軍事專家劉江平指出,要實現上述目標,就要求中國軍事力量建設實現轉型,在繼續完成機械化任務的同時,開始加強以網路為中心的資訊化能力建設,加強遠端戰略機動和投送能力建設,加強陸海空天電一體化的聯合作戰能力建設,加強戰略威懾能力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