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民眾媒體對央企頻頻「勇奪地王」非議四起之時,作為上級部門的國資委,有位副主任目前通過論壇發言、網上發文為央企「解畫」。其中有些觀點,頗值得商榷。
該位副主任在國資委網站上發文時強調,不應因地王頻生而廢除土地拍賣制度。這未免有「避重就輕」之嫌,因為目前各界熱議的焦點並非土地拍賣制度應否廢除,而是是否因央企的出手「豪爽」,使得很多原本不應成為地王的地塊,最終成為「地王」。
事實上,上海和北京之前誕生的幾塊「地王」,從地段、商業價值來看,原本都缺少「王者之相」,但最終能夠順利「加冕」。人們冷眼旁觀,不免發現其中央企的志在必得,起了決定作用。怎麼就未見哪家民企,似央企這般一擲千金?其中奧妙,不言自明─民企的錢是掏自己的腰包,當然要對投資回報千計萬算,而央企如果真要在商言商,他們還會如此豪爽嗎?
再者,該位副主任認為「地王」上造的樓,是提供給有錢人的,政府不應對這種市場行為過多干預。且不講有多少有錢人,最終會選擇這些偏僻的豪宅;如果不再限制央企不計成本地爭搶地王,相信各地地王紀錄還將不斷地、迅速地被刷新。試問,中國的有錢人真的已經多到可以「享受」如此多地王的程度了嗎? ■立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