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據估計,專科私家醫生的數目有限,一時間恐難應付全港逾百萬名長期病患者。 資料圖片
資助金不足 吸引力欠奉
不少病人表示1,200元的資助金額太少,現時專科私家醫生的診症為500至600元一次,政府的資助只夠支付藥費。由於大多數使用公營醫療服務的是基層市民及長者,有限的資助對他們轉向私營醫療市場的吸引力不大,他們最終只會重返公立醫院治療,結果無法減輕醫療體系的負擔。
專科醫生短缺 私院設備有限
目前私人執業的長期病專科醫生並不足以應付龐大的患病人口。在求過於供的情況下,參加病人可能最終只可選擇普通私家醫生,違反計劃原意。另外,現時到公立醫院診治的病人,若其受到併發症困擾,一旦病情危急可被即時轉介至其他部門搶救,亦可安排各種化驗;但私家醫生未必有足夠儀器作出全面跟進。
藥物資訊少 易被謀暴利
雖然有關計劃訂明參與計劃的私家醫生不能隨意提高診費,但計劃容許醫生建議自選藥物給病人,他們便有機會推介費用較高昂的藥物,謀取暴利;同時,因為香港的藥物資訊流通並不發達,病人未必能夠即時判斷醫生所開的藥物是否適合。
資助額少 難紓公院壓力
政府預計未來3年用6億元資助1萬名長期病患者轉向私營市場,但這只佔公立醫院跟進的50萬名長期病患者的2%,對醫療體系工作量並無顯著紓緩作用,再加上「電子病歷互通」的配套計劃增加不少行政費用,導致減低醫療開支的效果成疑。
想一想
1. 你認為現時的公營醫療系統有何問題?「共同護理計劃」可解決以上問題嗎?
2. 醫管局推出是次計劃的目的為何?能否成功實踐?基層市民會否受惠?
3. 計劃推行時會遇上甚麼問題?有關問題應如何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