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我們上落列車時必須小心謹慎,否則會被幕門夾傷。 資料圖片
Lina CHU
早前談及分詞(participle)用作修飾句子的作用,扼要說了現在分詞(present participle)的用法,現舉一個例子重溫一下。
先提處境 再談行動
Sitting on a bench, he watched joggers running in the park.
坐在長椅上,他看着緩跑者在公園跑步。
這類修飾句子的作用是預先描述一個處境─「坐在長椅上」;然後講述主語(subject)─他(he)在這個處境下的遭遇或行動:「看着緩跑者在公園跑步」。
過去分詞 表達被動形態
現在談一談使用過去分詞(past participle)的例子。
Caught in the crime scene, the young man was considered the prime suspect.
在案發現場裡被捕,那名年輕男人被視為案件中的主要嫌疑人。
這句子的caught是過去分詞,用於修飾the young man,真正意義是「那男人被拘捕」。過去分詞表達了被動式(passive),這句子是正確的。下面的例子則犯了垂懸分詞(dangling participle)的錯誤:
Believed to be the prime suspect in the case, the judge issued an arrest warrant.
相信是案件中的主要疑犯,法官發出拘捕令。
這樣的寫法會令人誤解成「法官」被「相信是案件中的主要疑犯」。這顯然是錯的。按照句子構造,Believed一字本應修飾後面的主語,但judge(法官)顯然不是修飾的對象,他發出拘捕令,估計嫌疑人另有其人,但是句子沒有說明。這樣的過去分詞Believed就用錯了。
主語動態 影響分詞時態
若以過去分詞作為修飾語,後面的主語是被動的;以現在分詞作為修飾詞,後面的主語是主動的。
使用分詞片語修飾後面的主語時,必須先弄清楚該分詞的動詞對於主句的主語而言,是主動還是被動。看一看下面的例子。
例子一
Catching the boy by the arm, the mother pulled him away from the closing train door.
抓着男孩的手臂,母親把他從正在關上的列車門拉開。
例子二
Caught by the arm, the boy was pulled away from the closing train door.
男孩被抓着手臂,從正在關上的列車門拉開。
例子一的主語是母親,她主動地抓着男孩的手臂,故此修飾分詞用Catching。例子二的主語是男孩,他被動地給抓着手臂,故此修飾分詞用Caught。經過以上解釋之後應該明白了吧。 ■linachu88@netvigato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