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譚靜雯、聶曉輝)最新一期《醫學雜誌》披露,香港發現首宗社區型Methicillin金黃葡萄球菌肝膿瘡的個案,患者曾因暗瘡及皮膚出現膿瘡而長期服用抗生素;有關個案令多重抗藥性微生物在社區肆虐響起警號。有醫生指出,肝膿瘡的病徵並不明顯,主要為發燒、發冷、胃口欠佳及上腹疼痛,死亡率為5至10%。
健康男入院前 服抗生素2月
《醫學雜誌》指出,該名社區型金黃葡萄球菌肝膿瘡的患者為一名25歲男子,身體健康,沒有長期病患,去年2月入住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病歷顯示他持續10天發燒及大量冒汗。翻查患者健康記錄,他曾在入院前服用治療暗瘡的抗生素長達2個月,其後又曾服用治療左大腿膿瘡的抗生素,為期一周。
醫院為該名男子作身體檢查時,並無異樣,但其後在超聲波檢查後卻發現,患者右肝有一個7.6公分的膿瘡,並在抽取膿瘡內的膿液後發現,膿瘡是由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引起。
中大外科部名譽臨床副教授李傑輝表示,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一般會在皮膚上生長,今次是首次發現該菌引致肝膿瘡。李傑輝指出,一般而言,肝膿瘡是由大腸桿菌等腸道疾病引起,由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引起則非常罕見。
病菌呈抗藥性 難料感染源頭
李傑輝指出,一般肝膿瘡可透過抗生素作有效治療,但本宗個案的治療效果並不明顯,顯示該病菌甚惡,需轉服另一款抗生素,6星期後康復,期間留院4星期。李傑輝相信,該名患者從社區感染,但難以估計源頭。他指出,每人體內都有金黃葡萄球菌,但亦有抵抗力可自然抗衡該病菌,估計患者所感染的病菌入侵性極強,且患者曾服食治療暗瘡的抗生素,在抵抗力降低下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