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上周六剛剛宣布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昨又公布擴大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套用內地「行話」可謂是匯改政策的「組合拳」。專家指出,此舉不僅令人民幣國際化推進一步,而且有助外貿企業規避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所帶來的風險,幫助企業減少匯兌損失和財務成本。相信隨着試點業務的逐步開展,今年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量將比去年有較大幅度增長。
雙向波動範圍料更大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向本報指出,人民幣的跨境結算是對貿易外匯收支風險規避的一種方式。對企業來講,出口商的國內成本用人民幣標價,如果出口收益也能用人民幣標價,將對企業外匯風險管理產生好處。
央行統計指,截至今年5月底,試點地區累計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逾445億元人民幣。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指出,央行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改,意味着未來人民幣雙向波動範圍更大,企業會面對更大的匯率風險,規避風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人民幣結算。
擴大業務範圍 增結算量
試點範圍擴大也將帶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的快速上升。中信銀行國際的中國業務首席經濟和策略師廖群稱,擴大後的20個省市佔進出口量90%,對提高結算量有刺激作用,也是人民幣國際化再邁前重要的一步。另外,目前服務貿易佔總貿易的比例達15%,擴大後業務範圍包括服務貿易和其他經常項目人民幣結算,也有利提高結算量。
不過,人民幣貿易結算是否能得到國際的使用則仍需要境外的配套支持。廖群認為,香港已有人民幣業務,一下就能開展起來;其他地方則未必如此,需一段時間去讓海外接受人民幣交易以及發展有關基建,才會有較實質的結算量。
央行《2009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顯示,截至2009年末,僅廣東一省與境外發生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的國家(地區)共11個,分佈在亞洲、歐洲、南美洲3大洲,人民幣「活動半徑」不斷擴大。 ■本報記者 羅洪嘯、蔡競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