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李永青)對於內地將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試點擴至20個省市,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境外地由港澳及東盟擴展至所有地區。本港商界均歡迎有關措施,但指實際效用仍有待觀察,主因是市場普遍預期人民幣會升值,海外買家不願意以人民幣作為支付貨幣,故出口商只好維持以美元或歐元來結算。
升值添風險 難籌足夠貨幣
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劉展灝表示,自推出結算試點以來,歐美買家由於擔心人民幣升值所造成的損失,一直不採取。再者,人民幣在歐美的供應量十分有限,海外買家很難籌到足夠的人民幣。維雅製衣廠董事巢國明更表明,在全球產品供過於求下,根本是「買家天下」,賣方根本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
港直接匯款可減匯兌損失
香港線路板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樂得則認為,擴大試點對港商有一定幫助,因為現時港商向內地企業支付人民幣款項時,通常先要在港將港元或美元匯到內地,再以當地匯率換為人民幣。他相信,擴大結算地域後,料港銀會用更優惠條件吸引港商借人民幣,若廠家在港直接借人民幣後直接匯款往內地,可減少兌換匯率的損失,估計不少港商會嚐試這項措施。
至於哪些企業可受惠於這項政策,劉展灝表示,若企業在內地有生意可收取人民幣,選用跨境人民幣結算所的意願會較高。另外,由於愈來愈多內地市民到東盟地區旅遊,而當地又接受人民幣,故部分東南亞企業與內地交易時,會較願意接受用人民幣來結算。
東南亞及內地廠家較接受
另外,有港商指出,以往雖然有內地廠家願試用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只是擔心出口退稅會受影響,但這次人行及相關部委發出的聯合通告表明,將按相關規定辦理,顯示出口退稅不受影響,相信這會鼓勵更多內地廠家使用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同時,有港商表示,現時港商與內地企業做生意,往往可透過港企在內地的分公司支付款項,沒有必要透過跨境來結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