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 羅少雄建議院校應向非本地生提供諮詢和宣傳服務,增加外地生對香港保險體系的認識。圖為教院舉辦的內地生諮詢日。資料圖片
香港高等院校的高質量教育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海外及內地學子來港升學,惟本港的社會及福利制度,與學生原居地不盡相同,每當他們遇上意外事件時,相關的善後醫療事務與開支,都會讓其茫然不知所措。然而,現時只有個別大學規定非本地生要購買醫療和意外保險,其餘多只於本身舉行的活動為學生投保,也未有積極向非本地生提供保險資訊;意味着這批留學生只要踏出校門,在港生活便幾乎全無保障。 ■本報實習記者 趙依寧
從蘭州來港升學的內地生Tracy,正是當中的「受害者」之一。今年4月她在校園附近遇上車禍,造成右腳大腳趾骨裂,指甲脫落,然而由於沒有購買醫療和意外保險,她難以負擔私家醫院的費用,儘管「痛得淚流滿面」,也只能拖着傷腳到公立醫院輪候,等逾4小時才獲診治。
就醫麻煩多 苦候診金貴
Tracy在這次車禍中總共花費千多元醫藥費,而由於她不熟悉本港公營醫療體制,覆診換藥亦屢次碰釘,曾因為不知道要事先預約而吃閉門羹。她的傷腳要每兩天換一次藥,雖然真正所需時間僅約5分鐘,但前後卻要等待大半天,令她感到沮喪。她坦言,若能更早從大學處了解香港的保險及醫療狀況,便可免卻不少麻煩。
浸大內地碩士畢業生Cathy,則在入學時已主動向多方探聽香港醫療和意外保險的情況,終經大學財務辦公室購買了專門保障留學生的保險,花費約350元。在學期間她曾因病多次求醫,幸獲保險承擔了萬餘元私家醫院醫療費,也省卻了她輪候求診時間。
學生可保險 資訊少人知
不過Cathy指,大學雖有留學生保險服務提供,但同學所知不多,其班中約45名非本地生中,僅2人有購買保險,幾乎無人認識有關資訊和途徑。
根據資料,8大政府資助院校的診所,普遍都有免費或平價門診服務提供,而保險方面,僅科大和城大規定非本地生在港期間必須購買醫療和意外保險,其餘多只為部分學校組織的活動提供團體保險(見表)。其中中大發言人解釋,該校為學術機構,不會提供任何商業轉介服務,因此不會向學生推薦私營醫療保險計劃,如有需要學生可自行購買。
外地生需要 大學多忽略
不過,在港內地畢業生聯會副主席李歡則指,以內地生為例,他們來港多一心求學,對香港保險資料缺乏了解,加上本地醫療體制與內地大有不同,很少想到買保險保障自己。她認為,由大學向留學生提供或推薦保險計劃,是出於保障學生利益,而且若由大學綜合處理,保障計劃內容可能更優惠,將保險視作「商業轉介」而忽略學生需要,並不合理。
國際專業保險諮詢協會會長羅少雄指,初來港的非本地生,如遇到醫療問題、意外受傷等,對責任誰屬難以掌握,其所屬院校應提供諮詢和宣傳服務,增加他們對香港保險體系的認識。他又建議赴港學生應主動向學校或香港的保險業監理處獲取資料,了解自己是否有需要投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