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0年7月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他們是這樣對待孩子的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7-0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唐辛子

 日本有兩個天生殘障的孩子,在父母悉心教育培養下,一個成了天才鋼琴家,一個成了作家。這兩個孩子,一個叫井伸行,還有一個叫乙武洋匡。

 2009年6月7日,當時年僅19歲的日本少年井伸行,在世界級大型音樂比賽「范·克萊本國際鋼琴比賽」中,一舉擊敗眾多技藝超群的競爭對手,獲得了這次國際鋼琴大賽的冠軍。

 觀眾們全場起立,瘋狂地為這位年輕的鋼琴家喝彩,井伸行靦腆地微笑着站起來──他必須由人攙扶着才能走前幾步,面朝全場觀眾鞠躬。

 因為井伸行是位盲人,一出生就雙眼失明。

 「當我知道伸行患有先天性視覺障礙,從誕生開始就看不見東西時,我感覺自己簡直掉進了絕望的深淵,不知道該怎麼辦。」伸行的母親逸子在回憶伸行的成長道路時,這麼說道:「聖誕節的時候,看着滿街的彩燈,一想到伸行一輩子都看不到這樣的景色,我就止不住地流淚。與其他同齡孩子相比,伸行發育得明顯緩慢些。伸行一直長到八個月的時候,還不會抬脖子,更不會爬。」

 伸行不但長得比正常發育的孩子要慢些,而且每次逸子帶着伸行出門,或去朋友家作客時,街頭的噪音和朋友家吸塵器的聲音,都令小小的伸行哭個不停。

 如果換了個沒有耐心的母親,看到每次孩子一外出就哭個不停,也許要焦急或是心煩不安了。可是逸子不這樣,她看着哭個不停的伸行,心想:「看來,這孩子對於聲音特別敏感。」「這孩子天生雙目失明,但也許擁有一對非同尋常的耳朵呢!」

 逸子開始細心觀察伸行。有一段時間,逸子天天在家播放蕭邦的《英雄波蘭舞曲》,當時才八個月的伸行,一聽到蕭邦的鋼琴曲,小小的雙腳就會隨着音樂節奏一起晃動。逸子注意到這一點,於是每天都在家播放蕭邦的這首鋼琴曲,一直放到那張CD磨損到無法使用之後,逸子去書店重新買了張新的蕭邦鋼琴曲,這一張蕭邦的鋼琴曲,因為演奏者不一樣,結果伸行居然聽得很不耐煩,表現出很不愉快的樣子。

 這讓逸子大吃一驚:難道這個不到一歲的孩子,居然能分辨出不同的鋼琴演奏者?逸子將自己的疑問告訴丈夫,丈夫說:「不可能吧,也許只是偶然的巧合罷了。」

 可是,逸子依舊不死心,堅信自己的感覺,認為絕對不是巧合。於是,逸子去書店,重新買回家一張和原來一模一樣的CD,再次播放給伸行聽。聽到這張熟悉的CD之後,伸行終於又像以前一樣,雙腳隨着音樂一起有節奏地運動,顯得十分的開心愉悅。

 伸行雖然生下來就雙目失明,但是在兩歲半的時候,聽到媽媽逸子在廚房哼唱《鈴兒響叮噹》的歌曲時,會主動敲打玩具鋼琴為媽媽伴奏,表現出對音樂極大的興趣,並且無師自通地就將《鈴兒響叮噹》這首曲子用玩具鋼琴彈了出來。

 伸行所有這些無意中的表現,都令母親逸子十分驚喜,她細心觀察伸行對於音樂的反應,心中燃起了一絲希望。因為逸子相信:孩子的「喜好」和「興趣」是發現孩子才能的原點。而要發現孩子的「喜好」與「興趣」,不僅需要父母有足夠的愛心,還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去注視和觀察自己的孩子。除此之外,還有更為關鍵的一點:就是父母為孩子所付出的「行動力」。例如當逸子發現兒子伸行對音樂的興趣時,不是只僅僅在家反覆播放CD或DVD,而是領着伸行直接去聽現場音樂會。因為聆聽現場所得到的那份感動,與CD或DVD是完全不一樣的;當伸行開始對玩具鋼琴感興趣時,就馬上去為伸行尋找最好的鋼琴老師,讓伸行接觸和撫摸真正的鋼琴,因為玩具般的鋼琴道具,與真實的鋼琴是兩碼事。

 「讓孩子接觸實物,是激活孩子『幹勁』的開關」,逸子說。

 就連伸行自己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也說:「在我很小的時候,雖然眼睛看不見,但母親會領着我去美術館,將美術館裡的繪畫一張一張地說明給我聽。現在回想起來,擁有這些經驗對我的幫助很大。」

 正是母親逸子對於兒子觀察入微的愛與智慧,點亮了伸行原本處於黑暗中的人生,令伸行看不見的雙目也擁有了光明,從而成就了一位舉世矚目的年輕鋼琴家。

 美國的家庭教育家Dorothy Law Nolte曾說過這樣一段名言: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在忐忑不安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將來就會有一顆總是忐忑不安的心。如果老是對孩子說『可憐的孩子』,你就培養了一個自卑的孩子……總是得到鼓勵,孩子將會成長為一個自信的人。給予孩子守護的力量,孩子就會成長為堅強的人」

 對比Dorothy Law Nolte的這段話,再回顧「伯樂與千里馬」的故事:千里馬之所以能夠成為千里馬,是因為伯樂發現了牠,挖掘出牠的長處,令一匹拉鹽車的瘦馬,終於成長為一匹日行千里的駿馬。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父母們的言行左右孩子的性格,而孩子的性格決定他未來的命運。如何從言傳身教中給予孩子積極的正面影響,引導孩子的潛力,給予孩子自信,成為孩子最好的伯樂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日本70後作家乙武洋匡的故事:

 1976年4月6日,櫻花盛開的季節,有一個小男孩誕生了,這個小男孩哭起來時精氣十足,與其他孩子沒有什麼兩樣,唯一不同的是這個小男孩一出生就沒有手足,用醫學上的專業術語來說,叫「先天性四肢切斷」。

 「以如此超個性的姿態誕生,令周圍所有的人都大吃一驚,能做到這一點的,恐怕只有我和桃太郎了。」長大後成為日本著名作家、體育評論家的乙武洋匡,在其自傳《五體不滿足》一書中這麼寫道。

 本來,嬰兒出生之後,應該就是令人感動的「母子初相見」,可是,因為害怕剛剛生下孩子的母親受太大的打擊,醫院只好以「孩子的黃疸嚴重」為由,將剛出生的洋匡與母親隔離了一個月之久。

相關新聞
百家廊:他們是這樣對待孩子的 (圖)
翠袖乾坤:酒後駕駛
海闊天空:登山曲徑 市政特色
琴台客聚:行刑在即
生活語絲:香港國際旅遊展
隨想國:似火
獨家風景:香水和時代
做人之道 向人道獎得主請教 (圖)
高永賢 前線後勤都一樣 (圖)
鍾惠玲 再生之路不言休 (圖)
古城貝魯特 中東巴黎多姿彩 (圖)
金字塔的迷思 (圖)
旅遊資訊:旅遊新書兼送優惠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