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年內地參加高考人數雖然略有下降,但仍呈現「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狀態,脫穎而出的高考狀元自然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以703分(滿分750分)的成績拿下今年北京理科高考「狀元」的李泰伯,清華、北大等名校紛紛向他伸出橄欖枝,但他考前申請哈佛大學等11所美國名校卻悉數遭拒,引來網上一片唱衰之聲。而去年身陷「少數民族身份造假」事件的重慶文科狀元何川洋,最後被北大取消錄取資格,復讀一年後再度考出674分的高分,在重慶市排名文科第10名。
博客自稱失敗 網友群起恥笑
李泰伯是名校人大附中第一實驗班班長、學生會主席,曾3次獲得全國數學競賽冠軍。然而在高考之前,李泰伯曾申請報讀11所美國大學,結果全部落榜,連他自己也在博客中寫道:「從留學申請的人士角度看,我是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網民們旋即回應稱他「書獃子」、「高分低能」、「應試教育的犧牲品」、「活該!」李泰伯沉默了一段時間後,在網誌中分析了失敗原因,指自己申請時間太遲、SAT分數不高、未能突出自己的優點等。他表示,「這些拒絕並不能摧垮我對自己、對朋友、對這個世界的信任……我還是要為明天去奮鬥,而不是為過去。」
有過「滑鐵盧」遭遇的高考狀元,不止李泰伯一個。今年四川理科狀元楊山楷,曾於05年考入清華大學,大學期間因傷休學半年導致多門課程不及格,不得不選擇退學。他曾極度沮喪,在成都流浪一個月,最後在家人勸說下重新參加高考。有內地教育界專家認為,高考狀元本身具有偶然性,對於狀元們來說,找到自己的潛能、明確自己的方向,比一時的成績更重要。
多省禁公布狀元免炒作
此外,今年內地多個省市不再公布高考狀元的具體身份。山西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處長任月忠表示,炒作狀元導致學校和老師把精力集中在高分學生身上,使教育教學理念出現偏差。禁止公布狀元名單旨在促使教育回歸理性,回歸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方面。廣東省教育考試院則認為,此舉可避免媒體和高校招生對「狀元」的炒作。不過,在高考揭榜後,深圳一家媒體即在頭版刊登了該市文、理科兩名狀元的大幅照片和專訪;廣州的一家媒體也發布了全省「最高分」的7名學生的照片及專訪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