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7月14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老人護理,何時無憂?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7-1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面對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老人生活照料護理的需求也不斷增加。網上圖片

王大慶

 當前,中國已開始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期,據全國老齡委辦公室副主任吳玉韶近日在媒體介紹,我國老年人口由年均增加311萬人發展到年均800萬人,至2009年,中國老年人口總數已接近1.6億,佔到總人口12%。

 面對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老人生活照料護理的需求也不斷增加,來自《廣州日報》的一條消息說,廣東省人口老齡化形勢嚴峻,老年人口以每年3.5%的速度遞增,目前已超過982萬,80歲以上的老人超過200萬,過半老人生活需要護理。

 其它城市同樣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老人護理問題,然而,由於社會經濟水平不夠,老人及其家庭負擔重壓力大以及空巢家庭的增多,政府也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來包辦,因而老年人的生活照料護理已成為一個日益突出的社會問題。

 同樓道的徐大伯夫婦,都是八十高齡的老人,可老夫婦每天還要拄著枴杖到樓下車庫生爐子做飯,家中不是沒有煤氣灶,可老夫婦不會正確使用,不是打不著火,就是用後忘了關煤氣罐閥,有一次連結煤氣灶的橡皮管老化,造成煤氣洩漏,差點釀成事故,幸虧是在白天,窗子又開著,若是夜晚可就麻煩大了。自從受此驚嚇,徐大伯夫婦說什麼也不敢用煤氣灶了。

 而老兩口兒使用電器設備時也是膽顫心驚,一次用電水壺,插頭插上時,牆壁開關突然迸出火花,開關蓋板燒焦,造成家中電路短路,駭得老兩口兒連忙推窗呼救。後經電工維修恢復了正常,但老兩口還是餘悸未消,寧可用煤球爐燒開水往樓上拎,也不願在樓上用電水壺燒開水。

 平常外出購物、衣服換洗、去浴室洗澡等,老兩口也是感到不方便,特別是去浴室洗澡,人家浴室見這麼高齡的人沒有人陪護,都不願意接待,因為常發生老年人在浴池暈堂子跌倒的事故,浴室怕負責任。事實上徐大伯患有高血壓,隻身去浴室洗澡,也真讓人擔心的。

 沒辦法,老兩口只有在家裡支了浴帳,盡量在家裡洗澡,等到女兒、女婿回來探親時,再讓他們陪著到浴室裡去認認真真洗一次。老兩口兒退休工資低,僱不起保姆,有些事只能自己硬撐。

 像徐大伯老兩口這種子女不在身邊,生活無人照料護理的情況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也難怪,過去的家庭結構是三代同堂甚至四代同堂,現在情況大不一樣了,現在的小夫妻,大多自己單獨居住,與父母以及爺爺奶奶一起居住的甚少,況且,很多大學生尤其是縣城和農村的大學生,都不願回到自己的家鄉找工作,要麼在上大學的城市就業,要麼到大城市求職;沒有上大學的年輕人也都嚮往大城市,紛紛遠走高飛,去闖自己的新天地,老人指望子女留在身邊照料自己已是不大現實了。

 退一步講,就是子女在身邊的老年人,有些生活護理也很難到位,特別是醫療服務。我自出生起便和父母住一起,直至現在我快成老人了,仍和父母住一起。老人的生活都是我照料,但我最擔心父母生病,一次我85歲高齡的老母患腰椎壓迫神經痛,下肢不能行走,醫生叫打針治療,可打針必須到醫院,而最近的醫院離我家也有1公里,老母不能行走,坐人力車都跨不上去,看病還是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背她老人家上下人力車的,老母疼得直咧嘴,現在又要每天坐人力車去醫院打針,老母實在受不了。我和醫院協商能否上門打針,醫院說人少忙不過來,到社區衛生站求助又回答說沒有上門打針這項服務。萬般無奈,我只好去醫院租了擔架讓老母躺在上面,抬到板車上,每天和拖板車的一起送老母去打針,你說費力不費力?

 寫到這裡,也許有讀者提醒:你幹嗎不申請家庭病床呢?是啊,「家庭病床」可滿足家中行動不便病人的就醫需要,醫師深入患者家中,進行診斷、治療,這既有利於促進患者的康復,又可減輕家庭經濟和人力負擔。我何曾不想為老母申請呢?但剛陳述了老母病情就遭拒絕,因為申請家庭病床,要同時具備三個條件,這三個條件就是「患有常年不能間斷治療的慢性重病,長年臥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符合住院條件需臨床醫療護理的。」你看,條件這麼苛刻,像我母親這樣的老年患者能取得「家庭病床」的資格嗎?

 在媒體工作時,我也曾就家庭病床一事,採訪過當地衛生行業的負責人,希望能放開條件,讓更多不便去醫院就診的老年患者在家中就能得到治療。這位負責人說,患者對家庭病床的需求大,是客觀存在的,近幾年來,辦理家庭病床的人次已逐年遞增,但遠遠不能滿足所有符合條件的病人需要,別說放開條件了,問題是大部分醫院特別是社區醫院醫生有限,應付不了太多病號。

 為了進一步了解實情,我又諮詢了熟悉的醫生,醫生說,除了醫生有限外,還有醫院盈利空間小、醫療糾紛風險大等原因,家庭病床的結算標準是每天45元,兩個月的療程約2700元,若病人花費超出這部分費用,則須由醫院來承擔,除非有的病人花費不足2700元,醫院才能補回這部分損失。再則,萬一出現醫療糾紛責任怎麼分擔,並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進行詳細界定,這些都是家庭病床「縮手縮腳」的主要原因。

 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加、高齡老人的日益增多、家庭結構的小型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家庭這個曾經作為照顧老年人生活起居的最主要的場所,其功能正在逐漸削弱。

 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不得不依賴社區服務來保障其基本生活,因而社區服務應重視老年人需求的特殊性,建立多元化社區老年服務組織機構,大力開展上門居家服務、護理,特別要加強和完善社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使居家養老的老人得到必要的保健護理、疾病護理。新醫改方案中特別提到,「要將加強城市中對社區衛生服務的建設,加大醫院對社區衛生服務的支援。」而社區衛生服務內容就包括社區現場應急救護,家庭出診、上門打針、家庭病床等家庭醫療服務等。

 雖然家庭病床、上門就診、上門打針等業務目前面臨著諸多困難,但只要社區醫院「下功夫」去做,政府和醫療部門進一步加強財力和政策支持,此項業務一定大有作為,一定可造福更多的老年病人,讓老年人盡可能健康無憂地安度晚年。

相關新聞
萬梓良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圖)
城客列傳:莊玉惜 在街邊報紙檔尋寶 (圖)
歷史與空間:關於「意見」 (圖)
亦有可聞:茯苓霜
開卷有益:解讀「十月革命」的前奏 (圖)
古今講台:極端性格的朱元璋
文訊:香港式「蝸居」 (圖)
更正
百家廊:老人護理,何時無憂? (圖)
翠袖乾坤:王菲復出賺6500萬的魔力
天言知玄:牛頭馬面與黑白無常
琴台客聚:我們失落了什麼?
杜亦有道:旗袍之憶
隨想國 :懷念與想起
路地觀察:o靚模與書展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