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數據顯示,美國面對通縮的風險尤甚於通脹,但伯南克卻在參院聽證會上,稱通縮並非迫在眉睫的風險,這中間的玄機便是:為了給美國政府發售的國債裝裝門面,一貫激進反通縮的伯南克不得不暫時放任通縮。
暫時容忍通縮,可助長美國國債投資者的實質回報,從而令美國政府可在大選前以低息借貸,維持其各種討好選民的大型開支項目。
但聯儲局終需面對通縮問題。美國復甦力度疲弱,物價升幅連續3個月放緩,聯儲局預計,撇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通脹,今明兩年的通脹率可能只有1%或以下。一些聯儲局高官早已按捺不住,公開表示關注物價長期下跌、股市疲弱、房市不振及薪水不足可能導致通縮。
如何對抗通縮,還沒有任何央行的明確成功案例可供借鑒。美國聯邦基準利率已處於0-0.25厘達18個月,息口低無可低,不可能再靠減息刺激經濟。
要刺激經濟,聯儲局必須「洩出」各銀行存放的合共1萬億美元超額儲備金。聯儲局目前僅向銀行支付0.25厘利息,以鼓勵銀行放貸,將來或需進一步考慮仿效瑞典央行實施負利率,迫使銀行向市場釋出資金。 ■翟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