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7月26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讀書人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香港書展看台灣出版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7-2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去年的香港書展,台灣出版商的攤位被安排在三樓展館,加上主辦單位人流管制方法的疏忽,使台灣參展商極度不滿。一年過去,台灣參展商今年再戰香港書展,帶來的並不只是攤位問題——當然,那是商業上很重要的策略——還帶出了台灣與香港出版業多年來的糾結,和香港書展主辦單位無法看到的書展遠景。

文:武俠

從不缺席香港書展

 「台灣一年大約出四萬本書,出版社超過一萬家,不論是甚麼題材甚麼類型甚麼價值觀的書都有人出,加上是由文化人主導出版產業,因此台灣的出版產業是充滿了浪漫主義、理想主義的。」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羅智成說。

 在上星期一個名為「台灣出版魅力」的記者招待會上,光華找來台灣出版界的大牌人物,包括大塊出版社的郝明義、剛當上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的遠流出版社王榮文,及台灣圖書出版事業協會理事長陳恩泉。

 場內記者念念不忘的是去年的書展風波。

 「今年在一樓和三樓都有攤位,但是攤位不夠,只有28家出版社能夠設攤,因此我們今年設定了一個主題:百家台灣出版。有近百家台灣出版社瞄準香港讀者精選代表性的圖書,希望能藉此讓更多出版社參與香港書展。」陳恩泉說。今年台灣參展商帶來二萬種書,期望能夠在這短短七日的書展中,賣逾二百萬冊。

 「貿發局舉辦了21年的香港書展,我們出版協會沒有缺席過;即使在沒有貿發局主辦之前的香港書展,我們也參加過5年,當時在香港大會堂辦展覽,因為大陸的簡體字書來不了香港,華文圖書很少,早期的香港書展,某程度上來講是台灣書展。」陳恩泉補充,早年台灣書在香港圖書市場有80%的佔有率,後來隨著聯合出版集團的成立,市佔率一直下降,直至如今大約是35%至45%之間。

 「現在大陸出版也開始進入香港了,為甚麼我們還要爭取香港書展的位置呢?就是要保持著這一個市場的份額。」在商言商,陳恩泉娓娓道來台灣圖書與香港圖書市場的一段前塵往事。

 在貿發局主辦香港書展前,香港第一個大型的書展,應該是1982年於香港大會堂舉辦的「中文圖書展覽」,展出香港、台灣及大陸的書籍。貿發局則在1990年開始在會展舉辦香港書展,以瞄準消費者的定位,使每年的入場人次均有所突破。

電子交易書展

 郝明義說:「香港書展的成功很受台灣的注意。其實80年代香港書展在版權方面做得很好,在華文世界裡是領先的。」但那是個已經過去的輝煌時代,那個年代的書展,亦不是現在這個入場人數近百萬的香港書展。

 今年香港書展的其中一個主題是電子書。位處三樓的電子出版區,有不同公司力銷他們的閱讀器與數碼閱讀體驗,但單調與缺乏想像力的展題,並未能像今年二月在台北書展中讓人感受到電子出版的威力。

 這邊香港書展才姍姍起步聚焦電子書,那邊的台北書展早已有更大的願景。新一屆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王榮文說:「在我這三年的任期裡,我希望至少能做到三件事,其中之一是在電子書這一塊,能夠變成一個實際上體驗與交易的專區。讀者來到這裡,可以直接買電子書,紙本書跟電子書能夠在同一個書展裡交易,如果明年可以做成的話,說不定是全世界第一個進行電子書交易的書展。」

 王榮文早在十多年前,已經開始拓展數碼出版這個領域,從「金庸茶館」的網站開始,到在電腦上的閱讀系統,從數位版權認證到如今成為全世界第一個以出版社名義推出電子書閱讀器,「電子書的時代來了,現在是電子書與紙本互補的時候,但有一天會從互補走向取代。所以我們必須盡快熟習去做這一件事的能力。」

 目前市面上的閱讀器都是由硬體或軟件公司開發,出版社名下推出的,遠流「金庸閱讀機」是第一部。「我們有軟體,有硬體可以溝通,也有內容,直接把金庸小說放到一個機器裡,等於是用這個機器把作家的版權保護跟版稅收入的功能都集中在一起,目前這還是一個革命性的東西,實驗性的意義大於一切,但是我相信我們所做的事情,會使一些讀者願意跟我們走進電子書的世界。」王榮文說。在未有實體的情況下,「金庸機」在台北書展進行推銷預購,至今預購量達五百多部。「我其實也不知道這樣算是好還是壞,但是希望能夠在上市之後的兩個月內,賣出兩萬部。」王榮文說,在他主持下的遠流出版,數碼出版這一領域是領先於同業的,在這種概念下,未來由他主導的台北書展,或許會走得更加遠。

華文出版重鎮

 「我也希望能夠把書展辦成華文朗讀節,透過書展,能夠讓華文作家,不管是美國、中國大陸、東南亞還是哪裡的作者,都可以跟台灣作家一起推廣閱讀生活,朗讀他們的作品;另外就是藉參加國際書展,把台灣文創產業帶到國外去,這其實就是出版走向文創化的一個過程,書展成為一個展示交流的平台。」

 電子書將帶來一個新的出版世代,未來的虛擬書展也將是一個新的概念。「我經營書展會有一個虛擬書展和一個實體書展。虛擬的意思是本來在網絡上有,但能不能讓它變得越來越真實?如我們去書展買書,可以翻開來看幾頁,在電子書的交易中能否做到這樣的技術呢?這需要技術的加強,但是如果能夠開放電子書的專區,就可能會有人去做這樣的服務。」書展主導者看到的未來,一定要較普通消費者看得更闊更遠。

 台灣出版商對於香港書展的重視,不只是在小小數百萬人口的市場中,可以主辦一個近百萬人入場的書展,「這個可以讓我們觀察台灣以外讀者的反應。」郝明義說。但另一個重點,這裡是華文出版市場的重要橋樑。

 「兩岸出版的合作,我們希望每年能夠拿到多少個書號或刊號,如一千個,然後由台灣民間自己去協調。合作是朝這個方向去走。」王榮文說,「甚至明年的台北書展,也許會有大陸出版社出現。」

相關新聞
香港書展看台灣出版 (2010-07-26) (圖)
書評:平淡的細膩、跳脫與機智 (2010-07-26) (圖)
書介:癲噹之神奇玫瑰花 (2010-07-26) (圖)
書介:Hounds Town 惡犬城 (2010-07-26) (圖)
書介:青春歲月 讀書感悟 (2010-07-26) (圖)
書介:城門開 (2010-07-26) (圖)
書介:張愛玲私語錄 (2010-07-26) (圖)
徵稿啟事 (2010-07-26)
楊天石 為甚麼要解讀蔣介石 (2010-07-19) (圖)
書評:凝固在風景中的香港生態史:《Hong Kong Nature Landscapes》 (2010-07-19) (圖)
書介:通識詞典5 (2010-07-19) (圖)
書介:飄移中國 (2010-07-19) (圖)
書介:潮起潮落──中英街記憶 (2010-07-19) (圖)
書介:唐山大地震 (2010-07-19) (圖)
書介:繪色 (2010-07-19) (圖)
徵稿啟事 (2010-07-19)
送書印花 (2010-07-19)
譚劍科幻只是一種包裝 (2010-07-12) (圖)
書評:無言的身體寓言 (2010-07-12) (圖)
書介:魅上海 (2010-07-1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讀書人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