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7月28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孫清松 來自台灣的birdman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7-2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孫清松在野外收錄鳥鳴

 某位台灣文化人曾說,台灣最讓他感動的,是「當你很相信『理想』這件事,你終究不會真正的失敗。」有台灣Birdman之稱的孫清松就是其中的一個絕佳例子。

推廣樂活

 本次書展期間,他帶來了歷經三年的野外錄音才製作完成的有聲書《玉山音樂會──16種畫眉鳥的錄音遊記》。為了這項計劃,他的足跡遍及台灣中部玉山國家公園內的五個主要景點的高山深谷,收盡了幾乎全台灣畫眉鳥的鳴聲,並按照聲音的不同類型認定鳥兒的「方言」和鳴叫的涵義。孫清松就是想通過走進自然的方式,尋找以及推廣一種「樂活」的生活哲學。從事鳥類生態研究成長達20多年,如今走在台灣的城市裡,他能通過鳴聲,判斷得出是什麼鳥兒,以及聽出鳥兒們之間的喧鬧。畫眉鳥只是孫清松熟悉的鳥群中的一種。「眼見到不少鳥類生態遭到破壞而面臨絕種的危險,這項工作更有意義。」他說。

 做鳥類的聲音和影像資料收集工作,在時間上的要求比較特殊。為了跟蹤鳥類的行蹤,往往凌晨就要動身,「比如要記錄貓頭鷹的鳴聲,要凌晨3點進山。剛開始的時候膽子不大,就先在家附近的地方轉。等一段時間後,便開始往遠一點的地方走。」有時乾脆在山裡過夜,為此他拆掉了自己汽車後座,和後備箱打通,由於他的身形小巧,可以剛好令自己全部躺下。夜間的森林完全是另外一種景象,熱鬧之處不遑白天,但也有潛藏的危險,「最經常的是容易踩到蛇,或者不知道什麼動物的恐怖叫聲也會嚇死人。」

因鳥而重生

 但他對鳥的迷戀卻日益加深。他接觸鳥類,最早是從攝影興趣開始的,但後來發現拍鳥的人很多,自己做不到什麼創新。1987年,他進入位於台南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做研究員,研究範圍便是以鳥類為主的自然生態,常常需要對鳥類進行野外考察、解剖和數據收集。為了更好的方便觀察研究,他甚至舉家從市中心搬到了山上,但1999年發生的「9.21」大地震令他人生徹底轉變。就在地震中,他失去了互為依伴的妻子和家園,作為倖存者,之後的一年,他和2名幼小的女兒相依為命,同時沉浸在巨大悲痛中,整整1年他停止做任何事情。想念妻子的時候,他便跑回過去的小木屋,觀察鳥兒,漸漸地,他發現自己和鳥兒之間也因為災難而形成了難以分割的聯繫,「因為鳥,粹煉了我的靈魂。」

 「我很喜歡電影《侏羅紀公園》裡的一句話:生命總會找到出路。」他為了讓自己有動力走出去,他跟風潮唱片公司簽約,錄製鳥的音樂CD,後來更放棄博物館的穩定工作,全身心投入有關鳥類鳴聲的各種錄製項目中,並繼續發揮他的專業知識,他還要把收集的資料寫成一篇篇的故事。

 在野外錄音需要絕對的安靜,所以孫清松都是1個人的工作模式,背著好幾公斤重的器材,要深入汽車無法開入的深山峽谷,有寂寞也有危險。一次他經過一條狹窄的山路轉彎時,三腳架無意間勾到了旁邊的扶手鐵鏈上,令他動彈不得,而腳下便是深淵,「等人來救是不可能的,只能慢慢想辦法把背上器材拖下身來。」

 孫清松也重新組成了家庭,太太來自浙江,生活終於重新走上正規,而他的足跡也因為太太的緣故,現在的觀察基地也轉移到浙江,後來更擴展到廣東、江西等。走出台灣,天空更加廣闊,記錄更多的鳥類的鳴聲和特性,他要用生命繼續衝擊他的夢想。 ■文、攝:梁小島 部分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新聞
陳文茜的大局和小節 (圖)
陳文茜簡介: (圖)
微語錄
孫清松 來自台灣的birdman (圖)
歷史與空間:明朝畫壇怪傑「吳小仙」 (圖)
古今講台:好客山東
亦有可聞:西湖的「氣」 (圖)
豆棚閒話:硯田的收入
作者簡介
文訊:《秋風秋雨》:記錄文革而遠離文革 (圖)
百家廊:且談美國國慶 (圖)
翠袖乾坤:樂壇教父突然離世的遺憾
天言知玄:住宅中的閘刀
琴台客聚:悼戴思聰兄
杜亦有道:堅毅人生
隨想國:五十年
路地觀察:柳暗花明日本村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