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7月28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豆棚閒話:硯田的收入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7-28]     我要評論

葉兆言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在台灣出了第一本小說集,以後又接連出了十多本。稿酬是美元,一本書一千六百美金訂金,當時工資是二百多元人民幣,兌換比價差不多一比十,手上捏著一萬多美金,對於一個窮慣了的小說家來說,儼然像個小富戶。

 有一天,伯父從北京來,母親告訴他我拿了十多萬美金。伯父很吃驚,覺得這是個天文數字,我連忙笑著解釋,母親弄不清楚比價,已經換算過了一回,應該相當於十多萬人民幣,不能再乘一個十。那年頭,真有十多萬美金,都可以買最高檔的花園洋房了。

 一轉眼過了快二十年,台灣出一本書,仍然還這價格,還是一千多美金,比價掉了許多。在香港出書,更是丟臉,基本上等於不給錢了。粗粗一算,二十年前一本書的收入,相當於五六年工資,現在呢,連兩個月都不到。

 這個起碼可以說明台灣和香港的現實,日子越來越好過,經濟越來越富裕,文化人的收入並不樂觀,還是老樣子。

 在大陸也這樣,上世紀八十年代,發表一短篇小說,相當於普通人兩個月工資。當時收入差別很小,還沒有貧富懸殊的問題。現如今發表一個短篇小說,基本上是工薪階層的一周收入。根據國家稿費標準,千字五十到一百,一個短篇也就七八百元。當然,每人的情況會有些不同,我說的是普遍現象,是通行的標準。如果《小說月報》還能轉載,還能收到別的集子裡,還能出書,當然還會再有點收入,不過肯定有限。

 在信息時代,總會見到一些吸引人眼球的數字,譬如某作家的一本書,拿了上千萬稿費,拿了幾百萬預定金,賣了多少錢的版權。不想說這些都是假的,有水分卻是一定。我的一部長篇就有拿了百萬大獎的報道,都看到了這條錯得離譜的新聞,相關的闢謠和更正,基本上沒人注意。

 當代中國作家談不上窮,談不上富,這很正常。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那樣,寫寫小說就掙了不少錢,反倒有些異常,不合國際慣例。讓市場來決定,聽上去殘酷,畢竟更公平。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猶為稻粱謀,舊時讀書人以文墨維持生計,把硯台叫做硯田,不過是混一口飯吃。

 鳥為食亡,人不為財死。「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後工也」,所謂窮而後工,只是一種說法,也是一種高調,其實不窮不富,才最適合寫作。太窮了,成天忙於生計,沒辦法寫。太富了,掉在錢眼裡,也寫不好。

 女兒曾經問我,當初開始寫小說,有沒有想過稿費。我說沒有,這個是真的沒有,糊裡糊塗地就寫了。女兒又問,如果有一天沒稿費,還會不會寫。我說當然會寫,只要還有一口飯吃,還會寫,唐詩宋詞沒拿過一分錢的稿費,不是照樣寫出來了。

相關新聞
陳文茜的大局和小節 (圖)
陳文茜簡介: (圖)
微語錄
孫清松 來自台灣的birdman (圖)
歷史與空間:明朝畫壇怪傑「吳小仙」 (圖)
古今講台:好客山東
亦有可聞:西湖的「氣」 (圖)
豆棚閒話:硯田的收入
作者簡介
文訊:《秋風秋雨》:記錄文革而遠離文革 (圖)
百家廊:且談美國國慶 (圖)
翠袖乾坤:樂壇教父突然離世的遺憾
天言知玄:住宅中的閘刀
琴台客聚:悼戴思聰兄
杜亦有道:堅毅人生
隨想國:五十年
路地觀察:柳暗花明日本村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