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地下時裝東柏林》
大家對80年代東德人有何印象?嚴肅、紀律,還是身形強健的運動員?當年,東德在特殊社會背景下,大部分市民造型都是如此。不過,當時也有一大批「極in」年輕人,受西方Punk潮影響:男的畫眉、梳Punk頭、戴耳環穿裙子;女的剷青、穿塑膠質地衣物,古靈精怪。
所謂Punk,是70年代美國興起的叛逆運動,由音樂開始,逐漸發展至時裝設計。美國社會放任自由,年輕人當然「大Punk特Punk」。但對保守的東德,簡直是大逆不道。當年一班東德Punk仔Punk女,今日已成Punk叔和Punk嬸。去年,他們大搞「地下時裝展」,重現當年Punk文化。《地》一片,便介紹了他們的心路歷程。
當年東德物資短缺,加上社會氣氛保守,商店出售服裝選擇不多。要當Punk人便要急中生智,按西方傳過來的Punk款自行縫製。他們的裝扮奇特卻遭當局反對,甚至派秘密警察「關心」他們,見一個捉一個。影片中,剪輯很多珍貴片段,並由當事人在今日現身說法。
薪火相傳 延續Punk精神
導演馬可韋姆斯(Marco Wilms)當年是東德名模。當年的「官方」音樂和Punk音樂交雜,繪影繪聲地記載一段威水史。當年這班潮人重視創意和意念,高呼潮流並非用金錢堆砌。當中一幕,男模扮女裝穿宮廷服,撕破後露出一身Punk服,還有天體沙灘Cat walk,叛逆主義極濃。不過,導演也披露Punk的負面。一位女設計師嫁往美國雖大開眼界,但卻不能適應,感到空虛寂寞。
他們當中,有時裝師、髮型師、攝影師及劇戲設計師。當年,他們就是搞事藝術團體CCD(型、迷人、持久的英文縮寫)搞手,今天有的已為人父母,有的仍Punk味依然。他們聚首一堂,向新一代年輕人述說當年如何「勇」。他們希望,圍牆倒塌後新一代能繼續良性「叛逆」,延續逆境求變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