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圖為一所中學上課的情況。資料圖片
【本報訊】(記者 周婷)收生不足問題由小學蔓延至中學,政府預計未來6年中一生將減少21,500人,跌幅28.5%。在縮班殺校、教師面臨失業的陰霾下,教育界要求當局容許中學仿傚小學推行小班教學的呼聲越來越大。教育局局長孫明揚昨回應指,小班不能成為常規政策,除資源問題外,專家發現在中學推行小班只會弄巧成拙,影響學生全人發展,也令高中生選科困難。他更質疑社會應否不惜代價,純為達至「零」殺校而放棄對教育質素的堅持和妥善運用資源的理念。
孫明揚昨於教育局網頁的《局中人語》專欄,以「小班教學是救校良方?」為題,回應中學界的小班訴求。孫明揚表示,334學制旨在讓學校提供一系列的選修科組合供高中生選擇,以配合其學習需要和興趣,而現時中學的門檻是最少要開3班,開班人數為30人,但其實最少61人便可開辦3班,平均每班21人,這可確保學校為學生提供多元科目選擇。在特殊情況下,當局可讓學校有限度地以「小班」維持基本運作,但這只是「特事特辦」的處理,不可能廣泛應用而成為常規政策,因進一步縮減班數和人數,會影響學校提供選修科目,剝削學生的選擇權。
同學少減群體互動礙成長
他又引述教育局委托的小班教學研究顧問、劍橋大學教授Professor Galton,指小班教學的成效在小學階段早期較為重要,但效用會漸次減退;另對於一般中學生來說,班上人數太少,會減少其群體互動,影響其全人發展。若從資源角度考慮,孫明揚指中學的撥款是按班計算,人數愈少單位成本愈高。過去5年,每名中學生的平均成本已上升近2成至逾4.1萬元。現時中學最少61人便可開3班,其學生平均單位成本更達7.1萬元。
他最後指出,有些區份學生人數多學校少,但亦有區份剛剛相反,有家長擔心縮減班額或減少每班人數會影響子女入讀心儀學校的機會,反映當局不能「一刀切」以小班處理人口下降的問題。
張民炳憂弱勢學校遭淘汰
至於會否分區試行小班,孫明揚引述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日前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談到教育質素時說:「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人才。」孫明揚指,如果社會認同這個觀點,那是否仍然要將小班視為解決縮班殺校和超額教師的手段。他強調當局正與辦學團體、各方代表聯繫,以求取得共識,務求將震盪減至最低,讓學界可在穩定的環境下持續發展。
香港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指,小班非救校的「萬應靈丹」,「單靠小班保住老師職位是不可能的,但這可減低教師繁重的工作量。」他又透露,有瀕臨殺校的中學,所屬辦學團體為確保新高中學生有充足選修科目,不惜自掏腰包,聘請額外老師教授新高中科目。他擔心學校為了生存,會爆發銀彈戰,令弱勢辦學團體隨時因資源不足遭淘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