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商家在推銷面料的同時,也不忘註明花型版權登記號。
——獲聯國知識產權組織肯定
在「山寨」肆行的今天,江蘇南通家紡產業憑著堅持尊重知識產權,保護布料花紋不被侵權,現已成為世界第三大家紡中心,2009年其市場成交額達480億元人民幣,產品遠銷海外100多個國家。2010年7月9日,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和中國國家版權局聯合對南通家紡產業進行版權保護微觀調研並發佈報告,旨在總結當地知識產權保護的經驗和做法,並向發展中國家介紹和推廣。報告亦證明南通家紡產業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的成功。 ■本報駐江蘇記者 徐燕、沈婷、吳嘉昊
臨近下班,南通嘉宇斯紡織集團有限公司的小陳帶了幾位東北客商到公司展廳,她熟稔介紹了幾款花色繁華熱銷面料,也特別抽出一張薄薄的紙片說道:「賣出的每一款花型都附有這樣的一個登記號,絕對知識版權。」偌大的展廳琳琅滿目地懸掛著的逾千款各色花型,均標注有版權登記號,既是保證原創的「出生證明」,又是謝絕抄襲的「護身符」。
為自己設計的花型登記版權,打擊盜版已成南通家紡產業的共識。不過,其實早在20年前,南通還只是一個秩序混亂,侵權盜版層出不窮的交易集市。
1987年初,通州川港鎮志浩村21戶農民集資萬餘元,辦起印花布市場,10年間聚集了100多家主要經營單色坯布的小店,僅有的花布也是花型單調的低水平產品。1996年,台灣東帝興公司林氏兄弟帶來的100多個花型在市場空前熱銷,有的花型甚至「日銷萬米、日進斗金」。
成立版權管理辦公室
當時剛由農耕轉向經商的農民商人尚且不知「著作權」為何物,更不用說版權保護。在巨大的經濟利益引誘之下,其他經營戶的瘋狂抄襲,質次價廉的同花型布料一下子充斥市場。不到半個月,東帝興公司的生意一落千丈。不知所措的林氏兄弟只有將最後的希望寄托於當時南通剛剛成立的版權管理辦公室。
「我們迅速請示江蘇省版權局和國家版權局,明確指出印花布上美術圖案作為美術作品的版權,要加以保護。」南通市版權管理辦公室主任顧翔親歷了這場官司。他稱,當時,南通市政府要求當地版權局嚴格查繳侵權複製品,強令志浩市場的版權保護環境必須得到改善。
版權概念植根布商腦海
然而,苦口婆心宣傳《著作法》對版權意識相對匱乏的農民似乎無用,甚至加以嘲諷。無奈之下,政府不得不下「猛藥」,請公安出面強制封存盜版貨品、當眾銷毀,讓志浩市場一眾農民布商了解到政府真的「動真格了」。
經過多年宣傳,潛移默化,版權概念如今已經深植農民布商們腦海。統計顯示,1997年,南通布料花型版權登記量僅553件,到2009年已急升至4,569件。13年間,南通共登記印花、繡花美術作品28,807件,作品登記量佔江蘇全省的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