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菉漪堂旁邊依次坐落逸峰趙公祠與崑山趙公祠。
在南門村中,最有名的建築是菉漪堂,但最有名的古村落當屬接霞莊。該村落由趙氏宗族後裔設計建造,從最初1戶數人發展至26戶,180餘人。其繁華景象雄極數十年,以至有「趙家莊企倒香山縣」之說。但因後代不思進取,致使接霞莊面目全非,僅殘留些許莊園景色。
趙承華介紹,南門接霞莊也稱新圍村。1800年到1850年間(清朝嘉慶道光年間),南門趙氏十世祖趙意鄉第八代子孫趙維茂,與其堂兄趙維定,在粵西從事中藥貿易。經商數十年,積累家資後,聽聞南門村趙氏一族發展繁榮,便攜家眷遷居至南門。
「堂兄弟二人,最初只在南門霞山之北麓的80畝新墾的圍基上,建出3間夯土房。因此該村得名新圍村。」趙維茂生4子,長子逝世較早,其他3子則均有較好發展。「尤其是次子趙向榮,當時廣西巡撫的孫女是趙向榮的孫媳婦。」趙向榮恃官場勢力,在廣州、佛山等地,從事銀號、典當、藥材、金飾等商業,家財萬貫,購置土地達7,000餘畝。
後10多年中,村莊規模逐漸完善,建築設計按當時廣州西關模式,請佛山人建造。先後建起恢弘大屋14座,全莊有閘門5個。一條長132米、寬4.3米的石板街橫貫全莊。村莊外圍則挖有「護莊河」,與「護城河」相仿。經專家考證,該護莊河在廣東省目前發現的古村落中僅此一家。因村莊正門面向霞山,因而得名接霞莊,也稱趙家莊。
趙承華稱:「故老相傳,當時接霞莊每個閘門有守衛2名,晝夜站崗,有外人探訪,需說出訪問誰家,守衛到其家中問詢,屬實才放外人進莊。」當時全莊有24戶人家,180多人,有10多人在清廷做官。
鼎盛時的接霞莊,有如《紅樓夢》中的大觀園,遍佈亭台樓閣,綠樹翠竹成蔭。「當年財雄勢大之時,連香山縣衙官員都懼怕幾分。」趙承華稱,「趙家莊企倒香山縣」這一俗語,一直流傳至今。
「後來社會動盪不安,日寇侵華時,接霞莊也燒壞很大部分,現已面目全非。」在趙承華帶領下,記者來到接霞莊,見到的只是零散的古莊園景色,以及一些幾經滄桑的舊屋,護莊河水仍在,卻只聞犬吠,沒有人煙。
|